旬邑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咸阳市辖境北端,地处关中北界,陕北南限。属渭北高原最南部。东界黄陵、耀县、铜川,西邻彬县,南连淳化,北接甘肃正宁。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部子午岭最高峰石门山,海拔1885米,南部三水河底,海拔850米,相差1035米,平均海拔1300米。地形为东北——西南向条形,长65公里,平均宽25公里,总面积1787平方公里。分为东北部土石山区和西南部黄土高原沟壑区,山塬差异分明。西南沟壑区被支党河、梁渠沟、三水河、苍儿沟4水分割,形成底庙、湫坡头、太村(张洪)、清塬、土桥5条带状塬块,形若手掌五指,其间沟壑密布,呈现出山地地貌特征。

本县是先民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距今约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史载,夏属雍州,是夏末周族祖先公刘的立国之地,是西周“王命尸臣”官封的地方,列王畿之内,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战国秦置栒邑县,北魏改置三水县,历隋、唐、五代、宋、金等朝800多年。元代并入淳化县。明复置,民国3年(1914),因与广东三水县重名,复名栒邑县。1964年9月改为旬邑县。现辖城关、职田、土桥、张洪、太村5个镇,丈八寺、排厦、石门、清塬、第界、赤道、原底、郑家、底庙、湫坡头、后掌、马栏12个乡,280个行政村。县城地处三水河道中段,翠屏、凤凰两山对峙南北,东涧、西溪二水环绕左右,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旬邑自古民风厚道,习俗勤俭,淳朴无华,富不喜外,穷不嫌乡。与邻和睦相处,与友亲善以待。重长幼之序,重礼信义,讲究实在,既具粗犷、勇敢、豪爽的品质,又有忠厚、正直、善良的风度。千百年来,这里的人民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改造自然,美化山河,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地方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刘志丹、谢子长、彭德怀等,在本县挥师作战,依靠武装斗争在国民党统治区开辟游击区、形成巩固区而建立根据地,中共关中特委和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领导机关曾在本县常驻15年。在残酷的战争年代里,旬邑人民紧跟中国共产党,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在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写下了璀璨的一页。

本县山大沟多,土地瘠薄,有人认为旬邑“山穷水恶”、“靠天收获”,然而,经过多年来科学与实践的探索使人们认识到:旬邑物产众多、资源富饶。

——丰富的矿藏。本境地下大量蕴藏着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多种矿藏,呈多层楼叠式分布。煤田含量12亿吨,属渭北“黑腰带”之一部,石油储量2800多万吨,已探明中生界石油和古生界天然气圈闭26个。

——茂密的森林。马栏、石门山区属子午岭乔山山脉的一部分,以天然次生林为主,有林面积占全县总面积50%以上,总蓄材量300万立方米,平均每人占有森林、活立木量高出全国水平。乔木有松、栎、杨、桦等47种;灌木有沙棘、沙枣、蔷薇、栒子等23种,其中沙棘、蔷薇达30多万亩。丰富的林业资源孕育了大量的山货特产,野生药材以黄芩、柴胡、苍术为多,以黄芪、党参、猪苓为贵,共192种,品种之多,产量之大,在全省也属屈指可数。马栏、石门林区,形成天然的动物园,野生动物达30多种,野兔、山鸡、黄羊、野猪等最多,以水獭、豹、画眉、杜鹃等为稀有珍贵。

——广袤的草场。全县草场面积10万亩。牧草41科108种。1983年在农牧渔业部支持下,建起万亩人工草场,亩产饲料900多公斤,载畜量3200个羊单位。人工草场设有围栏11100米,牧道9.5公里,水泉4眼,输电线路7公里,养畜点9处。辽阔的草场既可放牧,也是狩猎、跑马的理想场地。

——文物古迹与奇特的风物。县境内有多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遗址、龙山文化遗址,有秦直道、秦汉宫殿、宋瓷窑等遣址。出土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其中有一具完整的古象化石,生存年代距今约200~300万年,为目前世界上出土的个体最大的“黄河古象”。县城内的宋泰塔,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城北7.5公里的唐家明清建筑群,兼具北方庭院与南方园林特点,堪称陕西一绝。县城东北10公里的飞云洞、琅天洞,峭壁危峦,风光奇秀。原始森林覆盖的石门山被誉为“渭北高原的西双版纳”。

旧时,由于苛政、匪患、灾荒、战乱交相为虐,本县生产发展十分缓慢,无工业,无公路,无电业,自1949年人民当家做主,旬邑发生了地覆天翻的变化。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10.8倍。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使山区建设日新月异。1990年与1980年相比,社会总产值增长1.5倍,财政收入增长11.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5倍。1990年,人均纯收入389.9元。农业坚持“抓粮种烟栽果奔小康”的方略,建成了粮食、烤烟、苹果、甜菜、花椒、畜牧、杂果等7大商品生产基地。工业形成原煤、制糖、制药、酿酒、造纸等资源型生产体系。烤烟面积、产量、质量居陕西省前列,1988年成为全省烤烟达标二级县第一名,连续两年获全国烤烟生产收购先进县称号,所产烤烟色泽黄亮、油份丰满、气味醇香、燃烧性好,畅销7省市14个烟厂。旬邑苹果颇具特色,深受消费者青睐。1986年先后有8个品种12次评为省优果品,畅销13个省市。1990年经陕西苹果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检查验收,本县被综合评定为“陕西省首家优质苹果基地达标县”。膜荚黄芪,以其味甘、质坚、粉性足、质量好而载入《中国药典》。全县现有8个煤矿,原煤销往西安、咸阳和甘肃、浙江、江苏、湖北等地。旬邑县糖厂是本省最大的食糖生产厂家,年产食糖5000多吨,所产白砂糖被评为省优产品。公路交通由县城辐射四周,邮电通讯向现代化发展,城乡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很大改善。1985年,6年义务教育普及,成为秦岭以北最早普及初等教育的山区县。民间剪纸艺术走向世界,蜚声海内外,国家文化部命名本县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目前,旬邑虽然还是个贫困县,但又是一个大有希望的山区县。她山青水秀,物产丰饶,历史悠久,人民勤劳,潜力深厚,前景广阔。只要全县人民满怀信心,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认准发展经济的路子,把自然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脱贫致富,经济腾飞,将不是遥远的事情。

作者:旬邑县地方志  创建时间:2023-11-21 15:49
最后编辑:旬邑县地方志  更新时间:2023-12-07 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