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的县治,《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四册48~49《长安附近图》,标三水县治在今旬邑西。《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记载,“今(唐宋时)理西28里”。孙星衍按:“今(清时)二十三里”(乾隆《三水县志》)。这是因为清时县治比唐宋时西移5里。查清时县治西23里的地方,似当为今旬邑县的张洪镇,因别无他处具备县治自然和社会条件,故暂定为张洪镇,后有新据,当另从之。高平县治在今县东部。爰得县治在今县西北底庙乡境内。

    西魏时,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大统十四年(548)移县于今邠州西北15里白马堡”,故址在今彬县西。

    隋时的县治,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开皇三年(583)移于今邠州东三里,新平故郡城”。新平故郡城,即今彬县城。至大业初移治。移于何处?《太平寰宇记》载:“移于今理。”今理何在?明《邠州志》、康熙《陕西通志》载,在县东5里,遗址、台基、门落尚存。考明清时的县东5里,当在今县城东的红土坡之下。一因它的方向完全相符,二因它的距离基本相吻,更重要的是,40年代此地残存的门落、台基尚很显目,到现在农民种地,有时还挖出一处一处成堆的砖块瓦片,证明曾是人们聚居之地。故,隋大业初所移的县治就在此地。

作者:旬邑县地方志  创建时间:2023-11-27 10:49
最后编辑:旬邑县地方志  更新时间:2023-12-07 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