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水资源
一、水量
大气降水是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全县年平均降水量606.3毫米,年降水总量10.98亿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高于咸阳市平均值(567.9毫米),但低于全省平均值(628毫米)和全国平均值(686.8毫米)。
全县自产地表径流12477万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及回归量甚微,故不计入资源量,入境客水年径流量2626万立方米,亦不计入资源量,所以自产地表径流量即资源总量。水资源量按人口平均,每人占有量为600立方米,比咸阳市人均水量多1.5倍。
虽然水资源比较丰富,但分布很不均衡。山地区径流量8501万立方罘,径流模数8.70,径流量占总水量的68.1%;塬区径流量3976万立方米,占全县总水量的31.9%,径流模数4.77。塬区是种植业集中地,但亩均水量仅17.6立方米,缺水严重。再者,年内分配不均,不同保证率的水量相差悬殊。三水河是本县最大的河流,其径流量年最大、最小相差8.6倍;年内的7~10月径流量占全年的一半还多,而10~2月的径流量只占全年的10%。全县平水年(保证率50%)水量10159万立方米,干旱年(保证率75%)水量6748万立方米,特干旱年(保证率95%)水量只有2674万立方米。
二、水质
1.地表水水质:本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水分循环交替较为强烈,碳酸盐岩类分布普遍,地表水体矿化度低,酸碱度和总硬度适中。据在三水河取样分析结果,PH值6.8,总硬度(德国度)14.0,矿化度292.3~301.2毫克/升(见表2—17)。
2.地下水水质:由于本县处在山区和黄土高原沟壑区,地下水多为就地补给、就地排泄,水化学类型较为单一,主要是重碳酸盐钙型水和重碳酸盐钙镁型水,矿化度小于0.5克/升,多呈中性和弱碱性,总硬度一般11~16德国度,为微硬水,唯三水河谷及第家河川地带,出现了重碳酸盐、硫酸盐钠镁水和硫酸盐氯化物镁钠水,矿化度增大为0.7~1.5克/升。
旬邑县三水河水质
表2—17
┏━━━━━┳━━━┳━━━━━┳━━━━━┳━━━━━━━━━━━━━━┳━━━━━━━━━━━━━━━┳━━━━━━┓ ┃ ┃ ┃ ┃ ┃ 主要阳离子 ┃ 主要阴离子 ┃ ┃ ┃ ┃ ┃总硬 ┃矿化度 ┃ (毫克/升) ┃ (毫克/升) ┃ ┃ ┃ ┃ ┃ ┃ ┣━━━━┳━━━━┳━━━━╋━━━━━┳━━━━┳━━━━┫ ┃ ┃ 项目 ┃PH值 ┃度(德 ┃(毫克 ┃ ┃ ┃ ┃ ┃ ┃ ┃水型 ┃ ┣━━━━━┫ ┃ ┃ ┃国度) ┃/升) ┃ ┃ ┃K++ ┃ ┃ ┃ ┃ 样水点 ┃ ┃ ┃ ┃Ca++ ┃ ┃Mg++ ┃+Na+ ┃ C lˉ ┃ ┃ ┃ ┣━━━━━╋━━━╋━━━━━╋━━━━━╋━━━━╋━━━━╋━━━━╋━━━━━╋━━━━╋━━━━╋━━━━━━┫ ┃ 马栏乡 ┃ 6.8 ┃ 14.0 ┃ 301.2 ┃ 60.12 ┃ 24.31 ┃ 22.09 ┃ 10.0 ┃ 60.0 ┃ 244.1 ┃ 碳酸类钙 ┃ ┣━━━━━╋━━━╋━━━━━╋━━━━━╋━━━━╋━━━━╋━━━━╋━━━━━╋━━━━╋━━━━╋━━━━━━┫ ┃ 县城外 ┃ 6.8 ┃ 14.0 ┃ 292.3 ┃ 60.12 ┃ 24.31 ┃ 73.21 ┃ 10.0 ┃ 60.0 ┃ 244.1 ┃ Ⅱ型水 ┃ ┗━━━━━┻━━━┻━━━━━┻━━━━━┻━━━━┻━━━━┻━━━━┻━━━━━┻━━━━┻━━━━┻━━━━━━┛
由上述可知,本县水质较优,基本符合人畜饮用、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的基本要求标准,特别是三水河和七里川是黄土高原少有的清水河流。但在局部地方,水质并不好,尤其人为污染的趋势有所发展。如城关镇肖咀、赵家洞、留石村等地的地下水含氟量较高,达1~1.4毫克/升;三水河自县城以下工厂废水排入,有季节性污染;碘化物含量较低,大多小于0.01毫克/升;大部分地区水源细菌污染比较严重。
三、泉
本县沟多谷深,且往往切入隔水层,故泉分布广,数量多,尤其是山地区。据1982年调查,仍在使用的泉295眼,年总流量1.48万立方米,灌溉农田1680亩,解决了2.8万人和9700头牲畜饮水问题。
本县对泉水利用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已有开发。据旧县志记载,历史上曾被开发利用、且有名称者为白马泉、温泉、稍泉、玉泉、松林泉、堡岭泉、观音泉等。
最后编辑:旬邑县地方志 更新时间:2023-12-07 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