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土壤适用性
本县是古老的农业区,经几千年的辛勤劳动,施用土肥,轮作倒茬,精耕细作,培育了这里的肥田沃土;与此同时,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也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一、土壤物理性状
1.土壤质地:土壤耕层粘粒平均含量24~45%,依卡庆斯基的分级标准,质地以轻中壤为主,占土地总面积的98%。此种质地通透性良好,保水保肥,耕性适宜,水、肥、气、热状况比较协调,也易于调节。
2.土壤容重和孔隙度:主要耕地土壤容重1.16~1.28克/厘米3,孔隙度51~56%,耕层松紧适合,通气性好,水、气矛盾小,蓄水保肥。犁底层通透性差,结构较紧实,不利于根系发育,应深耕熟化。
3.土体构型:以通透型为主,占土壤总面积的55%,其次是蒙金型,占总面积的15%,此外还有漏透型、不透型和石砾型。蒙金型剖面上层轻下层偏重,通透性好,又保肥又保水,利于耕作,肥力较高,发小苗又发老苗。通透型整个剖面为中壤,透性良好,宜耕期长,但保肥保水性稍差,后劲不足,发小苗不发老苗。
4.耕层与犁底层厚度:剖面耕层厚度多在20厘米左右,犁底层厚度平均10.8厘米。
二、土壤养分状况
1.有机质:本县海拔高度较高,温度相对低,生物活动较弱,利于有机质积累,全县平均1.163%;林地含量较高,平均2.416%,耕地含量较低,平均1.03%。
2.全氮和碱解氮:耕层全氮平均值0.0786%,林地平均为0.1128%;碱解氮耕地平均值45.74PPM,林地为74.66PPM。
3.全磷和速效磷:全磷耕地平均值0.145%,林地平均为0.157%;速效磷耕地平均值6.589PPM,林地平均为4.039PPM。
4.全钾和速效钾:全钾本县平均2.48%;速效钾全县平均170.4PPM,农耕地168.0PPM,林地192.1PPM。
5.微量元素:有效硼、锰、锌、铜、铁等微量元素中,除铜元素含量较丰富外,其余均缺乏,尤以硼、锌元素极缺。
本县土壤物理性状是比较好的,但耕地养分含量偏低,是当前限制农作物增产的主要矛盾。根据陕西省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全县土壤养分含量在3~8级之间,若按高、较高、中、较低和低等五级分,中—低等的土壤分析样品占总数的比例,有机质为75.1%,全氮88.4%,碱解氮91.7%,速效磷95.7%,而速效钾只占0.3%。土壤贫瘠的根本原因是农业结构不合理,水土流失严重,加之肥料不足,施肥单一,用地养地失调。
最后编辑:旬邑县地方志 更新时间:2023-12-07 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