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县所处之地,地壳以上升为主,沟谷深切,谷坡陡峻,在重力作用下,常发生崩塌、滑坡、泻溜和泥流等,对现代地貌形态与发展影响极大,同时对人民的生活、生产、社会活动造成严重危害。

    一、崩塌

    在黄土高原区重力崩塌比较普遍,主要发生在塬边陡坡处、沟底、河流两岸以及沟头。新老崩塌松散物质充填于谷底,小者数立方米,大者可达数万立方米或更多。崩塌物在谷坡坡麓带形成“倒石锥”。崩塌能急剧引起沟岸扩张,沟头延伸。大型崩塌能堵塞河沟,有时可造成自然水库的土坝。

    崩塌也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很大的威胁。黄土高原区一些地方的窑洞多在“胡同”、沟边,每逢雨季或暴雨,都有发生崩塌的可能,造成的损失惨重。1970年农历7月22日排厦乡戚家村发生崩塌,11户的住宅全毁,50人伤亡,损失耕地37亩。

    二、滑坡

    多在黄土高原沟壑区发生。滑坡是在重力作用下沿不透水层润滑面向坡下滑动位移的现象。滑坡体往往堵塞河道,形成聚漱。沟道中的滑坡到处可见,最明显的痕迹是围椅状地形,部分堆积体仍可辨认,群众所说的“二原”,即是滑坡体的表征。1970年农历7月31日,胡家(现胡家水库坝址)右岸仁安村沟坡突然崩塌,崖高66米,崩塌宽度154余米,崩塌体脚长200米,滑坡土方约185万立方米。毁坏土地41.7亩,死亡2人。

    1985年8月3日6时城关镇东关村红岩地区发生二次大面积滑坡,滑坡体长300~350米,宽450米,滑动面积134亩,土方44.7万立方米,其中2万多方滑入汃河,严重影响河道行洪。1987年7月1日,丈八寺乡王牌村西南沟坡发生严重滑坡,滑动体长400米,宽900米,总滑动25万立方米。损失耕地25亩,林地150亩。牛11头,羊2只。

    三、泥流

    主要出现在讯期,黄土高原沟边由于重力侵蚀产生的大量松散物,被雨水、洪水浸润饱和后,沿沟底向下流动,往往危害农田、道路。

    四、泻溜

    指风残积物在40°以上阴坡处,由于失去平衡,沿坡撒落下来,多出现在红土坡面和近水坡脚无植被处,页岩夹泥层地带也有发生。

作者:旬邑县地方志  创建时间:2023-11-27 13:45
最后编辑:旬邑县地方志  更新时间:2023-12-07 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