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口分布
一、自然地域分布
本县人口自然分布可分为四个区域,特点是分布不均,中西部密集,南部和北部一般,东部山区人烟稀少。
1.东部山区:马栏、第界、石门3乡。此区人口,一部分是塬区部分群众扯吊庄,春去秋返;一部分是临时度荒,荒过即离;一部分是长期定居,随耕地建宅,多者十几户一庄,少者一户一庄。这就形成了人口分布的分散性和不稳定性。此区土地面积占总数的49.97%,而人口仅占总数的3.69%。80年代以后,人口不断向外迁移,至1990年,人口比例下降为2.14%,且还有逐年下降之势。
2.北部地区:后掌、底庙、湫坡头3乡。此区土地面积占总数的15.42%,人口占总数21.58%。
3.南部地区:丈八寺、排厦、土桥、清塬、城关5个乡镇。此区土地面积占总数的17.39%,人口占总数29.53%。
4.中西部地区:职田、太村、郑家、赤道、张洪、原底6个乡镇。此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粮食、烤烟、甜菜、果品生产基地,为本县人口集中区。土地面积仅占总数的17.22%,而人口却占到总数的46.75%,且逐年上升,1990年比1964年上升了1.21个百分点。
旬邑县不同自然区人口比重分布表
表3—3
┏━━━━━━━┳━━━━━━━━━━━━┳━━━━━━━━━━┳━━━━━━━━━━┳━━━━━━━━━━┓ ┃ ┃ 面积 ┃ 1964年 ┃ 1982年 ┃ 1990年 ┃ ┃ ┣━━━━━━━┳━━━━╋━━━━━┳━━━━╋━━━━━┳━━━━╋━━━━━┳━━━━┫ ┃ 地区 ┃ ┃ ┃ ┃ ┃ ┃ ┃ ┃ ┃ ┃ ┃ 面积 ┃ 比重 ┃ 人口 ┃ 比重 ┃ 人口 ┃ 比重 ┃ 人口 ┃ 比重 ┃ ┃ ┃(平方公里) ┃ (%) ┃ (人) ┃ (%) ┃ (人) ┃ (%) ┃ (人) ┃ (%) ┃ ┣━━━━━━━╋━━━━━━━╋━━━━╋━━━━━╋━━━━╋━━━━━╋━━━━╋━━━━━╋━━━━┫ ┃全县总计 ┃ 1811 ┃ 100 ┃ 154269 ┃ 100 ┃ 206965 ┃ 100 ┃ 236899 ┃ 100 ┃ ┣━━━━━━━╋━━━━━━━╋━━━━╋━━━━━╋━━━━╋━━━━━╋━━━━╋━━━━━╋━━━━┫ ┃东部山区 ┃ 905 ┃ 49.97 ┃ 5887 ┃ 3.69 ┃ 5868 ┃ 2.83 ┃ 5058 ┃ 2.14 ┃ ┣━━━━━━━╋━━━━━━━╋━━━━╋━━━━━╋━━━━╋━━━━━╋━━━━╋━━━━━╋━━━━┫ ┃北部地区 ┃ 279 ┃ 15.42 ┃ 34419 ┃ 22.31 ┃ 46131 ┃ 22.29 ┃ 51125 ┃ 21.58 ┃ ┣━━━━━━━╋━━━━━━━╋━━━━╋━━━━━╋━━━━╋━━━━━╋━━━━╋━━━━━╋━━━━┫ ┃ 南部地区 ┃ 315 ┃ 17.39 ┃ 43909 ┃ 28.46 ┃ 59306 ┃ 28.66 ┃ 69974 ┃ 29.53 ┃ ┣━━━━━━━╋━━━━━━━╋━━━━╋━━━━━╋━━━━╋━━━━━╋━━━━╋━━━━━╋━━━━┫ ┃ 中西部地区 ┃ 312 ┃ 17.22 ┃ 70254 ┃ 45.54 ┃ 95660 ┃ 46.22 ┃ 110742 ┃ 46.75 ┃ ┗━━━━━━━┻━━━━━━━┻━━━━┻━━━━━┻━━━━┻━━━━━┻━━━━┻━━━━━┻━━━━┛
表内3个年份人口数均为普查数
二、行政区划分布
1990年,全县236899人,分布在17个乡镇、6个居民委员会、280个村民委员会,985个村民小组、12个居民小组。各乡镇人口分布差异较大,人口最多的是太村镇,为29764人,最少的是马栏乡2663人、石门乡824人、第界乡1571人,万人以上的乡镇13个,不足万人的4个乡。
作者:旬邑县地方志 创建时间:2023-11-27 16:26
最后编辑:旬邑县地方志 更新时间:2023-12-07 13:55
最后编辑:旬邑县地方志 更新时间:2023-12-07 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