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化十四年(1478),本县约有男劳力6200人。清乾隆十六年(1751),有男劳力6500人。同治九年(1870)增至6900人。民国14年(1925)约有劳力20000人,民国33年(1944)增至30000人。

    建国前,95%的劳力系文盲,仅5%的劳力达到初通文字或高小文化程度。

    1949年,本县有农业劳力4.1万人,劳均承担耕地14.66亩。1960年增至6.14万人,劳均承担耕地12.07亩。1970年有劳力6.06万人,劳均承担耕地10.88亩。1980年有劳力6.61万人,劳均承担耕地8.55亩。1990年有劳力8.46万人,劳均承担耕地6.9亩。

    建国后,本县大力开展扫盲、普及中小学教育和各种技术培训工作,使本县劳动力文化、科技水平有很大提高。1990年,在全县8.46万劳力中,具有初小文化程度的达4.91万人,占总劳力的58%;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有1.27万人,占劳动力的15%;受过各类专业技术(农、林、牧、养)培训的1.69万人占劳动力的20%

作者:旬邑县地方志  创建时间:2023-12-06 14:34
最后编辑:旬邑县地方志  更新时间:2023-12-07 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