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县农业区划办公室经过调查分析,根据本县自然资源和各地生产特点,将全县划分为三个农作物种植区。

    一、东北山地小麦、玉米、马铃薯区

    该区位于本县东北部,包括马栏、石门、第界3乡的全部和后掌乡的南岭、坪里、蜈蚣洞、上梁及土桥镇的烽火台、指甲坡等,共29个中心村。该区特点是海拔高、气候冷凉、雨量充足,但山恋起伏,平地较少,农田土质以黄墡土、粘黑垆土和潮土为主,且肥力不足,一年一熟,适宜于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豆类等作物。

    二、中部高原小麦、玉米、甜菜、马铃薯区

    该区位于本县中部,包括职田、清塬2乡镇的全部和后掌、湫坡头、排厦、土桥4乡镇的大部分及太村、城关2镇的上半部,共102个中心村。其土地资源潜力大,土质深厚,质地优良,但低温欠热,适宜种植小麦、甜菜、马铃薯等喜凉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是本县粮食生产重点区域,又是甜菜、马铃薯等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三、西南部高原小麦、玉米、高粱、油菜、烤烟区

    该区位于本县西南部,包括丈八寺、原底、张洪、赤道、郑家、底庙6乡镇的全部和太村、城关、排厦等乡镇的下半部,共116个中心村。是本县人口较密、土地资源较少的地区。

    该区海拔较低,无霜期长,热量条件较优,年降雨量为580毫米,属半干旱半湿润区。耕地土质以黄墡土和黑垆土为主,土层厚、质地优良,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适宜于种小麦、玉米、高粱、油菜、烤烟等作物,为本县主要粮油和经济作物基地。

作者:旬邑县地方志  创建时间:2023-12-06 14:48
最后编辑:旬邑县地方志  更新时间:2023-12-07 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