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作制

    本县传统而普遍的耕作制度是以粮食、饲草为主的轮作制度,俗称“倒茬”。轮作品种主要是小麦、玉米、高粱、糜子、荞麦、豆类及苜蓿等。山区轮作的主要农作物是:马铃薯—豆类—胡麻,每个品种均为一年熟;上部高原区轮作的农作物顺序一般是:马铃薯—小麦—小麦—荞麦—玉米—马铃薯,为二年三熟;下部高原区的轮作顺序一般是:玉米(高粱)—回茬小麦—小麦—小麦—回种糜子(荞麦)—玉米(高粱),为两年三熟;川道地区的轮作顺序一般是:小麦—回种玉米(糜子)大秋—回茬小麦,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二、间作套种

    本县各地群众早就有在大秋(玉米、高粱)地套种豆类等作物和在荞麦地套种油菜的习惯,1975年全县大面积推广间作套种,连续几年之中年均套种面积约5万亩,但因地力、气候所限,增产效益不太显著,面积逐年减少到年均约2万亩。1981年后,农户在大秋地套种豆类等作物的面积又逐年增加,1990年全县达到4万亩。

作者:旬邑县地方志  创建时间:2023-12-06 14:48
最后编辑:旬邑县地方志  更新时间:2023-12-07 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