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林场建设
一、县办林场
全县有县办林场2个,隶属县林业局。
马栏林场 1959年由原马栏森林经营所改建,营林总面积144.9万亩。1960年分建石门林场后,营林面积为106万亩,辖榆林子、上梁、金盆、关门、石底、杨家店6个营林区。建场以来,累计封山育林32.2万亩,造林9.7万亩,抚育间伐木材6.3万立方米,修筑林道620公里,修建房舍278间,瞭望塔2座,封育区10处。至1990年,有林地67.2万亩,木材蓄积211.3万立方米,有汽车、拖拉机、推土机等5台(辆),灭火机7台,电台6部;有职工104名,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名,年收入25万元。
石门林场 1960年始建,营林总面积43.9万亩,辖马渠、金旮旯、七里川、乔儿沟、戴家山、石门关6个营林区。建枥以来,累计造林7.9万亩,封山育林15.88万亩,抚育间代木材2.6万立方米,修筑林道100公里,修建厂房166间,瞭望塔1座,封育区4处。至1990年,有林地16.6万亩,木材蓄积47.3万立方米,有汽车2辆,灭火机3台,电台4部,职工87名,其中技术人员6名,年收入20万元。
二、乡(镇)林场
1964年始,全县各公社兴办林场,70年代中期,各林场发展最盛,人员一般均在30名左右,年造林总计2万余亩。至1990年,全县乡镇林场共21个,其中湫坡头、太村、张洪、城关各2个。全县乡镇林场经营总面积3.7万亩,有林地2.3万亩,木材总蓄积7.2万立方米,经济林8000亩,年收入300万元。1982年后,各乡镇林场因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陷于停滞状态,多数林场仅有个别人员留守,造林事业无发展。至1990年,全县各乡镇林场全部实行承包经营,现有人员480名,房屋、窑洞500间(孔),农机具30余台(件),牲畜、羊165头(只)。
三、村办林场
1964年始,全县各村陆续创办林场。1975~1984年为村办林场兴盛时期,全县村办林场229个,经营总面积13.2万亩,人员达1823名。1985年后,随农村体制改革,各林场或撤销,或合并。至1990年全县村办林场217个,人员650名,经营总面积11.2万亩,其中有林地7.6万亩,木材总蓄积23.5万立方米,经济林1.1万亩,年收入680万元。
四、校办林场
1968年开始,全县一些学校陆续创办林场。至1975年,全县有校办林场5个,经营总面积1.1万亩,造林6400亩,栽植果树2100亩,饲养牛、羊、猪110头(只),年收入14万元,成为勤工俭学之重要基地。1982年后,多数停办。至1990年,仅留丈八寺中学林场1处,经营面积300亩,全部为用材林,现仅留看护1人,房屋、窑洞10间(孔),无经济收入。
最后编辑:旬邑县地方志 更新时间:2023-12-07 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