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本县群众常进山采药、狩猎及砍直杆、斫端枝、割丛条,用以自给或出售。建国后,林副产品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主要分为四类:

    一、中草药类

    主要有黄柏、川地龙、五蓓子、五加皮、丹参、丹皮、寄生、连翘、黄芪、党参、苍术等110多种,分布在东部林区和塬面各沟壑区林下或山地,群众自采,县药材部门收购,全县年收购500吨左右。

    二、棍把、杈头、笆子、笼筐类

    建国后,多由国营林场指定地点,并收取10%的育林费,其产品除县生产资料公司收购外,亦在市场出售,年制棍把10万多根,做杈头2000多个,编制笼筐、簸箕3万多个,打笆子1万多张。

    三、狩猎类

    本县东部林区,除金钱豹属国家三类保护动物,禁止猎取,其它如野猪、野兔、黄羊、野鸡、獾、狐狸、狼等可予狩猎,每年秋冬季,群众自愿狩猎,年交售外贸部门野味15000公斤。

    四、生漆、沙棘、山桃、山杏类

    建国后,本县群众年割售生漆2000多公斤,尤以70年代为最,年割售近5000公斤。近年,林区漆树因割漆破坏严重,林业部门对此有所限制。山桃、山杏每年采收7500多公斤,部分经加工取仁为药用。从1986年开始,沙棘被广泛采摘利用,县沙棘饮料厂年收购60吨,沙棘系列的饮料、沙棘粉、浓缩汁等产品,远销英国、新加坡及国内各地。

作者:旬邑县地方志  创建时间:2023-12-07 13:55
最后编辑:旬邑县地方志  更新时间:2023-12-07 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