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作坊
清时,本县手工业作坊就已普遍。民国时期各类作坊发展到50余处。建国后,因国家统购粮食,酒坊、糖坊等陆续停业。染坊多于1953年参加手工业合作组,油坊1955年多被生产队接收,由集体经营。到了70年代后,全县各类手工业作坊多被现代工业取代。
一、酒坊
“清盛隆”酒坊 清朝中期在职田镇开办,系朝邑县一王姓人世代经营。1946年由其主人王爱云转卖给职田街张左贤,张改字号为“恭顺永”,与看花宫村何秀申、杨村孙玉坤等人合股经营,1953年停办。
“清盛德”酒坊 清朝中期在底庙镇店子河村开办,系朝邑县王姓人世代经营,同治年间因回民起义而倒闭。
“洪胜河”酒坊 清末在职田镇开办,由合阳县一张姓人经营三代。1948年转卖给泾阳人宗兆富,宗改字号为“形景胜”,与当地党鹏莲等人合股经营,1953年停办。
“王义河”酒坊 于1920年前后由县城高家在职田镇开办。先租给坳桥乔家经营至1948年,又租给马儒聪经营,1953年停办。
“德茂昌”酒坊 民国初年在太峪镇开办,先由合阳县许姓人经营,后转卖给朝邑县宋姓和傅姓人先后经营,1946年又转卖给当地人王永福,1948年因经营不善倒闭。
“仲树恒”酒坊 1930年在太峪镇开办,由本地张沈德经营,1953年参加公私合营。
1920~1947年,县城赵光秃、赵根子兄弟开办酒坊,酿制销售黄酒。甘肃正宁芹宅村赵秉义在职田镇开办酒坊,雇用当地党书培经营。
1920~1950年,在张洪镇开办酒坊的有李邦欣、王自乾、潘天德等7家。在土桥镇开办酒坊的有南沟吴家、北沟孙家、新店子袁振怀等4家。
二、油坊
清末民初,本县开办油坊的有职田镇早池村刘焕堂、刘凤祥、刘应宗、刘第甲。马家堡村马克勤,湫坡头乡甘家店村周维定,原底乡五女嘴村余家,底庙镇产场村郭三,朱家嘴村朱彦荣,西牛村张杰、万士英。民国初年开办油坊的有土桥镇沟东张家。这些油坊多于1955年收归农业合作社,有的继续经营,有的停办。1956年,职田镇新杨村由生产队办起油坊,经营至1975年,有了榨油机而停办。
三、染坊
民国初,后掌村李庚寅的祖父在职田镇开办染坊,1945年停办。1920年,底庙南午村樊孝时、东牛村万东平,土桥镇南沟村沈嘉瑞、强家嘴王生辉家,太峪镇屯庄村井鸿、南宫村孙喜林、军村王水娃、罗家嘴村张玉才、王俭等开办染坊。1930年职田镇早池村刘景彦,职田街张书全之父开办染坊。这些染坊多于1953年加入手工业合作组。
四、其它作坊
民国至50年代,全县有小糖坊20余家,以小麦、小米制作板糖。同时期全县还有粉坊、挂面坊数处,1953年后全部停办。1980年后县内粉坊、挂面坊又有开办。
最后编辑:旬邑县地方志 更新时间:2023-12-15 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