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财政收入
一、农业税收入明初,按丁口、土地征收税粮。按户征纳科差粮。据明《邠州志·赋税》记载,本县夏地1443顷60亩2分1厘2毫1丝8忽,夏粮7218石1斗9升6合6勺9撮。秋地1850顷44亩1分1厘2毫9丝4忽,秋粮18954石5斗6升4勺4撮。草工3693束5斤3两3钱。农桑绢143匹1丈6尺6寸。丝绵1斤10两。站价6914两4分。《陕西通志》第63卷载,明万历八年(1580),全国土地清丈时,派驻本县的清丈官吏谎报了当时的地额和地质,导致田赋加重,民不聊生。
清初,全县共有土地905232.14亩,年征粮28387.23石。期间,顺治七、八两年(1650、1651),免荒地额508401.99亩,共免粮16124.74石。康熙八年(1669)、二十三年(1684),两次共免征粮5029.42石,至此全县共有地额232663.59亩,年征粮7232.62石。雍正五年(1727)始行“以粮载丁,摊丁入地,统一征收银粮”。每赋银一两,摊入银1钱5分3厘,润年加征4厘。乾隆二十至二十三年(1755~1758)开垦荒地1008.74亩,加征粮14.83石。此时,全县共有耕地233672.32亩,年征粮7247.56石,折银8072两5钱7分6厘。同治时,全县有耕地233791.32亩,年征粮7249.51石,折银9151两2分。清朝在征收赋税时,还加收损耗、火耗(农民交纳的折征银两上解时,要铸为规定的重量与成色,称为“火耗”)、手续费、杂费,总称耗羡。如乾隆元年(1736)以1钱5分为额(率),每征赋1两加收耗羡1钱5分。还要加收“平余银”(民间交纳的银色低杂,于是有补平倾熔各费),每千两征平银25两、饭银7两。
民国2年(1913),改清代地丁为田赋,定为国税,由地方代征并给予附加之权。全县承粮面积233791亩,年征大洋11576元,附征赔款、差役大洋4044元,耗羡、大小平余银7515元,总计23135元,为正赋的一倍。民国22年(1933)后,石门关、丰泉、阳坡头、湫坡头、底庙先后建立起苏维埃政权,国民党统治区只占全县农村的一半。据《抗战以来的陕西栒邑》所载,除特区不计外,田赋征收仍按全县土地面积233732亩,年征粮7245.85石,征赋20525元,连同百分之百的附加,共征大洋41050元。民国31年(1942),办理土地清丈陈报后,全县耕地面积381416亩,承粮户1400户,年征赋51661元,户均近30个大洋。当时,通货恶性膨胀,粮价飞涨,田赋改征实物,按每元征收赋粮、军粮公粮(县上附加)各项计小麦4.75斗,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将土地分为3等9级,各有不同税率。民国32年(1943)按51611元计征,每元征收赎、军、公粮折小麦5.6斗,全县共征小麦约28902.2石(每10斗为1石,每斗按20公斤计,约折合569.72万公斤),大户累进加“借”1400石。民国34年(1945),减免军粮,每元征收赋粮小麦2.8斗,公粮小麦8斗,全县共征小麦55740石,约折合1114.8万公斤,大户累进加“借”800石,约折合16万公斤。
建国后,实行新的农业税政策。1949年,根据《陕甘宁边区农业税暂行办法》,分别在老区和新区布征。在老区征粮办法是:对土地收益者一律征收收益税;有土地的地主、富农征收土地税,统称公粮,二者分别计算,合并累进征收,由土地毂益者及所有者交纳。公粮征收额不超过农业收入的15%。征收标准是:土地收益者按土地实收入计算,出租土地的地主、富农的土地税,按所收租额50%计算;自耕或雇工耕种者的土地税,按实产10%计算。公粮一律按人均收入计算,每人平均不足14市斗麦子的免征,超过标准的,按规定累进征收,共设38个税级,税率从3%至40%。对老区按“农业税条例”规定,即:凡有农业收入的土地,以户为单位,扣除免征户后,按比例征收,税率为20~30%,全年共征收农业税3.6万元。1950年,农业税实行全额累进税制,以户为单位,按农业人口每人平均农业收入累进计征。人均农业收入不超过75公斤主粮者免征,老区税率降为18~20%。全县共征收农业税5万元。1951年,继续实行全额累进税制,但缩小了累进差额,税级由40级改为27级,税率由3~42%改为4~30%,全县共征收农业税5万元。1952年又修改为26个税级,税率为5~30%,并进行了查田定产,经查全县有耕地68.3万亩,总产量257.5万公斤,年征农业税6万元。1953年按照“种多少地,应产多少粮食,依率计征,依法减免,增产不增税”的负担政策,并规定在今后三年内,以1952年实际征收额为准,不再增加。1953~1955年,实际平均每年征农业税38.07万元,折合小麦406万公斤。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以社为单位计征,初级农业社仍以户为单位,由社统一交纳,分别在社员总收入内扣除。对成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取消在家中计算农业人口。全年共征农业税43.17万元,折合小麦514.5万公斤。1957年,中央分配陕西农业税征收任务增加,本县属陕西3类地区中的第二类,按1956年税额的10%加征,在征收办法上改用货币和实物两种征收形式,但仍以实物征收为主,共征收农业税39.3万元,折征小麦548.5万公斤。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颁布以后,陕西省制订的《实施办法》规定:农业税实行不计人口、无免征额的比例税制。凡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农业税的纳税人。粮食收入,按照常年总产量计征,杂粮折主粮(小麦),以市斤为单位计算,税率实行地区差别税率,确定本县税率为13%,共征收农业税34.21万元,折征小麦473万公斤。1959~1966年,农业税任务一直稳定在1958年征收水平上,采取逐级分派任务,由人民公社负责督促,生产队直接交纳的办法。年均征农业税41.77万元,折征小麦587万公斤。其中1959~1961年,因“大跃进”、“共产风”的影响,加之三年自然灾害,农业收入急剧减少,农业税负担占农业实际收入的相对比重大幅度上升,群众生活相当困难。从1967年,又恢复了“依率计征、依法减免”的征税办法,共征农业税55.11万元,折征小麦391万公斤。“文革”期间,农业生产条件遭到严重破坏,农业收入急剧下降,农业税收减少,群众生活非常困难。1967~1976年10年间,年均征农业税48.21万元,折征小麦647.1万公斤。1979年,农业税实行起征点办法,对人均口粮在170公斤以下、人均收入在60元以下的生产队,免征农业税,全年共征农业税33.65万元,折征小麦520万公斤。1980年,国家免征全县的农业税。1981年只征4.6万元,比1951年还少0.4万元。1983年,停止执行农业税起征点办法,对享受农业税起征点以下的免征单位恢复征税,全年共征农业税61.8万元,折小麦596.5万公斤。1984年,全县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开始有了较大的发展,全县共征农业税54.8万元,折小麦469万公斤。1985年,农业税折征代金,粮食从统购改为定购和市场收购。以主粮按“三七”比例价收购(30%按原统购价,70%按原超购价)计算。主粮(小麦)价格每斤0.2229元(标准级价)。全县共征农业税75.66万元,折征小麦579.5万公斤。1990年,全县农业税收入达到97.9万元,比1950年增长18.6倍。
二、企业收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本县无国有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开始投资筹建百子沟煤窑等小型国营企业,1957年,县财政始有企业收入,当年收入1500元,占财政总收入的0.2%。1958年大办工业,县农修厂、机械厂等相继创办,1958~1960年,每年企业收尺约1万元。1961年合大县期间将百子煤窑划归彬县统一管理,当年全县企业收入不足5000元,1962年又亏损3.6万元,前4年的收入不抵1年亏损。“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时期(1963~1965年),企业效益提高,收入增加,三年共收入68621元,年均收入22873元,占同期财政总收入的2.7%。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1966~1970年),经过国民经济调整后,企业初见成效,但由于“文革”影响,使得调整成果遭受破坏,企业利润连年下降。1966年企业收入3.84万元,1968年亏损竟达5.76万元。1969年将乡镇供销合作社上缴所得税改为上缴利润,企业收入稍有回升,当年企业收入14.15万元。1970年企业收入38.24万元。“三五”期间共收入51.25万元,占同期财政收入的11.4%。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1971~1975年),由于县“五小”企业的发展,企业收入较前期稍有增长,但收入不稳定,变化幅度较大。1971年亏损5.62万元,1972年收入14.55万元,1973年收入20.54万元,1974年收入26.34万元,1975年收入19.41万元,5年累计收入75.22万元,占同期财政收入的12.2%,较上期企业收入增长46.8%。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1976~1980年)共收入118.76万元,比“四五”时期增长57.9%,占同期财政收入的16.2%。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1981~1985年),由于县糖厂的扩建,纸厂、药厂相继投产,企业收入有了较大的增长,1985年,企业收入56.69万元,较1981年的25.77万元,增长1.2倍。5年共收入266.9万元,占同期财政收入的18%。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1986~1990年)国家将原国营企业收入大项改为国营企业所得税、国营企业调节税、国营企业利润等具体项目,分别征收,企业收入有了较大的增长,共收人431.63万元,比上期增长61.7%。由于工商各税的增长,企业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例下降为8.7%。
三、杂项收入
杂项收入包括前年度支出收回、契税收入、排演费收入、耕地占用税收入、规费收入、公产变价收入、市场管理收入、罚没收入、脏款收入等。建国以来,除1949~1952年、1959~1960年、1988年外,“一五”时期全县杂项收入10.38万元,“二五”时期12.39万元,调整时期14.64万元,“三五”时期8.37万元,“四五”时期24.74万元,“五五”时期3.95万元,“六五”时期最高,为188.98万元,“七五”时期61.63万元。
旬邑县1949~1990年财政收入情况表(预算内)
表10—1
单位:千元
┏━━━━━┳━━━━━┳━━━━━┳━━━━━━┳━━━━━━┳━━━━━┳━━━━━┓ ┃ 项目 ┃ ┃ ┃ ┃ ┃ ┃ ┃ ┣━━━━━┫ ┃ ┃ ┃ ┃ ┃ ┃ ┃ 年度 ┃收入合计 ┃企业收入 ┃工商税收入 ┃农业税收入 ┃其它收入 ┃公债收入 ┃ ┣━━━━━╋━━━━━╋━━━━━╋━━━━━━╋━━━━━━╋━━━━━╋━━━━━┫ ┃ 1949 ┃ 229 ┃ ┃ 164 ┃ 36 ┃ ┃ 29 ┃ ┣━━━━━╋━━━━━╋━━━━━╋━━━━━━╋━━━━━━╋━━━━━╋━━━━━┫ ┃ 1950 ┃ 280 ┃ ┃ 230 ┃ 50 ┃ ┃ ┃ ┣━━━━━╋━━━━━╋━━━━━╋━━━━━━╋━━━━━━╋━━━━━╋━━━━━┫ ┃ 1951 ┃ 320 ┃ ┃ 270 ┃ 50 ┃ ┃ ┃ ┣━━━━━╋━━━━━╋━━━━━╋━━━━━━╋━━━━━━╋━━━━━╋━━━━━┫ ┃ 1952 ┃ 400 ┃ ┃ 340 ┃ 60 ┃ ┃ ┃ ┣━━━━━╋━━━━━╋━━━━━╋━━━━━━╋━━━━━━╋━━━━━╋━━━━━┫ ┃ 1953 ┃ 487.5 ┃ ┃ 153.5 ┃ 318.1 ┃ 15.9 ┃ ┃ ┣━━━━━╋━━━━━╋━━━━━╋━━━━━━╋━━━━━━╋━━━━━╋━━━━━┫ ┃ 1954 ┃ 778.5 ┃ ┃ 240.6 ┃ 461.8 ┃ 29.7 ┃ 46.4 ┃ ┣━━━━━╋━━━━━╋━━━━━╋━━━━━━╋━━━━━━╋━━━━━╋━━━━━┫ ┃ 1955 ┃ 708 ┃ ┃ 264.3 ┃ 362.2 ┃ 32.5 ┃ 49 ┃ ┣━━━━━╋━━━━━╋━━━━━╋━━━━━━╋━━━━━━╋━━━━━╋━━━━━┫ ┃ 1956 ┃ 699.2 ┃ ┃ 223.3 ┃ 431.7 ┃ 10.6 ┃ 33.6 ┃ ┣━━━━━╋━━━━━╋━━━━━╋━━━━━━╋━━━━━━╋━━━━━╋━━━━━┫ ┃ 1957 ┃ 722.8 ┃ 1.5 ┃ 260.6 ┃ 393 ┃ 15.1 ┃ 52.6 ┃ ┗━━━━━┻━━━━━┻━━━━━┻━━━━━━┻━━━━━━┻━━━━━┻━━━━━┛
续表10—1
┏━━━━━━━━┳━━━━━┳━━━━━━┳━━━━━━┳━━━━━━┳━━━━━┳━━━━━━━┓ ┃ 项目 ┃ ┃ ┃ ┃ ┃ ┃ ┃ ┣━━━━━━━━┫ ┃ ┃ ┃ ┃ ┃ ┃ ┃ 年度 ┃收入合计 ┃企业收入 ┃工商税收入 ┃农业税收入 ┃其它收入 ┃公债收入 ┃ ┣━━━━━━━━╋━━━━━╋━━━━━━╋━━━━━━╋━━━━━━╋━━━━━╋━━━━━━━┫ ┃ 1958 ┃ 658.4 ┃ 10 ┃ 247.4 ┃ 342.1 ┃ 20.5 ┃ 38.4 ┃ ┣━━━━━━━━╋━━━━━╋━━━━━━╋━━━━━━╋━━━━━━╋━━━━━╋━━━━━━━┫ ┃ 1959 ┃ 735 ┃ 10 ┃ 330 ┃ 340 ┃ ┃ 55 ┃ ┣━━━━━━━━╋━━━━━╋━━━━━━╋━━━━━━╋━━━━━━╋━━━━━╋━━━━━━━┫ ┃ 1960 ┃ 720 ┃ 10 ┃ 340 ┃ 370 ┃ ┃ ┃ ┣━━━━━━━━╋━━━━━╋━━━━━━╋━━━━━━╋━━━━━━╋━━━━━╋━━━━━━━┫ ┃ 1961 ┃ 799 ┃ 4.8 ┃ 407 ┃ 381.6 ┃ 5.6 ┃ ┃ ┣━━━━━━━━╋━━━━━╋━━━━━━╋━━━━━━╋━━━━━━╋━━━━━╋━━━━━━━┫ ┃ 1962 ┃ 1097.3 ┃ -36.2 ┃ 519.7 ┃ 516 ┃ 97.8 ┃ ┃ ┣━━━━━━━━╋━━━━━╋━━━━━━╋━━━━━━╋━━━━━━╋━━━━━╋━━━━━━━┫ ┃ 1963 ┃ 847.7 ┃ 39.8 ┃ 375.1 ┃ 351.2 ┃ 81.6 ┃ ┃ ┣━━━━━━━━╋━━━━━╋━━━━━━╋━━━━━━╋━━━━━━╋━━━━━╋━━━━━━━┫ ┃ 1964 ┃ 878.4 ┃ 25.4 ┃ 364.4 ┃ 435.2 ┃ 53.4 ┃ ┃ ┣━━━━━━━━╋━━━━━╋━━━━━━╋━━━━━━╋━━━━━━╋━━━━━╋━━━━━━━┫ ┃ 1965 ┃ 841.7 ┃ 3.4 ┃ 400 ┃ 426.9 ┃ 11.4 ┃ ┃ ┣━━━━━━━━╋━━━━━╋━━━━━━╋━━━━━━╋━━━━━━╋━━━━━╋━━━━━━━┫ ┃ 1966 ┃ 885.7 ┃ 38.4 ┃ 303.9 ┃ 521 ┃ 22.4 ┃ ┃ ┣━━━━━━━━╋━━━━━╋━━━━━━╋━━━━━━╋━━━━━━╋━━━━━╋━━━━━━━┫ ┃ 1967 ┃ 855.4 ┃ 7.7 ┃ 289.8 ┃ 551.1 ┃ 6.8 ┃ ┃ ┣━━━━━━━━╋━━━━━╋━━━━━━╋━━━━━━╋━━━━━━╋━━━━━╋━━━━━━━┫ ┃ 1968 ┃ 535.3 ┃ -57.6 ┃ 251.9 ┃ 329.4 ┃ 11.6 ┃ ┃ ┣━━━━━━━━╋━━━━━╋━━━━━━╋━━━━━━╋━━━━━━╋━━━━━╋━━━━━━━┫ ┃ 1969 ┃ 1136.4 ┃ 141.5 ┃ 322.5 ┃ 660.9 ┃ 11.5 ┃ ┃ ┣━━━━━━━━╋━━━━━╋━━━━━━╋━━━━━━╋━━━━━━╋━━━━━╋━━━━━━━┫ ┃ 1970 ┃ 1081.2 ┃ 382.4 ┃ 332.6 ┃ 334.8 ┃ 31.4 ┃ ┃ ┣━━━━━━━━╋━━━━━╋━━━━━━╋━━━━━━╋━━━━━━╋━━━━━╋━━━━━━━┫ ┃ 1971 ┃ 969.5 ┃ -56.2 ┃ 399.2 ┃ 549.7 ┃ 76.8 ┃ ┃ ┣━━━━━━━━╋━━━━━╋━━━━━━╋━━━━━━╋━━━━━━╋━━━━━╋━━━━━━━┫ ┃ 1972 ┃ 1303.5 ┃ 145.5 ┃ 530.6 ┃ 536.8 ┃ 90.6 ┃ ┃ ┣━━━━━━━━╋━━━━━╋━━━━━━╋━━━━━━╋━━━━━━╋━━━━━╋━━━━━━━┫ ┃ 1973 ┃ 1239.5 ┃ 205.4 ┃ 551.8 ┃ 459 ┃ 23.3 ┃ ┃ ┣━━━━━━━━╋━━━━━╋━━━━━━╋━━━━━━╋━━━━━━╋━━━━━╋━━━━━━━┫ ┃ 1974 ┃ 1364.8 ┃ 263.4 ┃ 571.1 ┃ 496.9 ┃ 33.4 ┃ ┃ ┣━━━━━━━━╋━━━━━╋━━━━━━╋━━━━━━╋━━━━━━╋━━━━━╋━━━━━━━┫ ┃ 1975 ┃ 1304.8 ┃ 194.1 ┃ 598.3 ┃ 489.1 ┃ 23.3 ┃ ┃ ┣━━━━━━━━╋━━━━━╋━━━━━━╋━━━━━━╋━━━━━━╋━━━━━╋━━━━━━━┫ ┃ 1976 ┃ 1307.3 ┃ 101.6 ┃ 776.1 ┃ 413 ┃ 16.6 ┃ ┃ ┣━━━━━━━━╋━━━━━╋━━━━━━╋━━━━━━╋━━━━━━╋━━━━━╋━━━━━━━┫ ┃ 1977 ┃ 1392.8 ┃ 194 ┃ 333 ┃ 861.2 ┃ 4.6 ┃ ┃ ┣━━━━━━━━╋━━━━━╋━━━━━━╋━━━━━━╋━━━━━━╋━━━━━╋━━━━━━━┫ ┃ 1978 ┃ 1982.1 ┃ 724.6 ┃ 1176.2 ┃ 64.2 ┃ 17.1 ┃ ┃ ┣━━━━━━━━╋━━━━━╋━━━━━━╋━━━━━━╋━━━━━━╋━━━━━╋━━━━━━━┫ ┃ 1979 ┃ 1399.6 ┃ -20.1 ┃ 1081.3 ┃ 336.5 ┃ 1.9 ┃ ┃ ┣━━━━━━━━╋━━━━━╋━━━━━━╋━━━━━━╋━━━━━━╋━━━━━╋━━━━━━━┫ ┃ 1980 ┃ 1273.5 ┃ 187.5 ┃ 1086.7 ┃ ┃ -0.7 ┃ ┃ ┣━━━━━━━━╋━━━━━╋━━━━━━╋━━━━━━╋━━━━━━╋━━━━━╋━━━━━━━┫ ┃ 1981 ┃ 1881.6 ┃ 257.7 ┃ 1555.4 ┃ 46 ┃ 22.5 ┃ ┃ ┣━━━━━━━━╋━━━━━╋━━━━━━╋━━━━━━╋━━━━━━╋━━━━━╋━━━━━━━┫ ┃ 1982 ┃ 1914.8 ┃ 34.8 ┃ 1752.2 ┃ 124.7 ┃ 3.1 ┃ ┃ ┣━━━━━━━━╋━━━━━╋━━━━━━╋━━━━━━╋━━━━━━╋━━━━━╋━━━━━━━┫ ┃ 1983 ┃ 3103.6 ┃ 405 ┃ 1454.9 ┃ 618 ┃ 625.7 ┃ ┃ ┣━━━━━━━━╋━━━━━╋━━━━━━╋━━━━━━╋━━━━━━╋━━━━━╋━━━━━━━┫ ┃ 1984 ┃ 3131.3 ┃ -109.3 ┃ 2054.7 ┃ 548 ┃ 637.9 ┃ ┃ ┣━━━━━━━━╋━━━━━╋━━━━━━╋━━━━━━╋━━━━━━╋━━━━━╋━━━━━━━┫ ┃ 1985 ┃ 4804.4 ┃ 566.9 ┃ 2880.3 ┃ 756.6 ┃ 600.6 ┃ ┃ ┣━━━━━━━━╋━━━━━╋━━━━━━╋━━━━━━╋━━━━━━╋━━━━━╋━━━━━━━┫ ┃ 1986 ┃ 4818.6 ┃ 384.7 ┃ 3528.3 ┃ 776.6 ┃ 129 ┃ ┃ ┣━━━━━━━━╋━━━━━╋━━━━━━╋━━━━━━╋━━━━━━╋━━━━━╋━━━━━━━┫ ┃ 1987 ┃ 6956.7 ┃ 553.5 ┃ 5481.4 ┃ 815.5 ┃ 106.3 ┃ ┃ ┣━━━━━━━━╋━━━━━╋━━━━━━╋━━━━━━╋━━━━━━╋━━━━━╋━━━━━━━┫ ┃ 1988 ┃ 10270 ┃ 1167 ┃ 8188 ┃ 915 ┃ ┃ ┃ ┣━━━━━━━━╋━━━━━╋━━━━━━╋━━━━━━╋━━━━━━╋━━━━━╋━━━━━━━┫ ┃ 1989 ┃ 13891 ┃ 1761 ┃ 11007 ┃ 1060 ┃ 63 ┃ ┃ ┣━━━━━━━━╋━━━━━╋━━━━━━╋━━━━━━╋━━━━━━╋━━━━━╋━━━━━━━┫ ┃ 1990 ┃ 14136 ┃ 450 ┃ 12389 ┃ 979 ┃ 318 ┃ ┃ ┗━━━━━━━━┻━━━━━┻━━━━━━┻━━━━━━┻━━━━━━┻━━━━━┻━━━━━━━┛
最后编辑:旬邑县地方志 更新时间:2023-12-25 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