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经营管理
一、烟叶种植
30~60年代本县种植的烟草为晾烟(旱烟)类型,分为红花烟和黄花烟。这两种烟产量和质量比较符合本地群众的需求,特别是“唐台”烟颇负盛名,为群众所喜好。70年代后期,随着烤烟的栽培生产,晾烟面积逐渐减少,而烤烟面积不断增大,并成为本县的支柱产业。1975年在郑家、湫坡头、原底、城关4个乡镇试种烤烟400亩。1978年面积扩大到2116亩。1984年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广烤烟种植,当年栽植烤烟1万亩。1987年扩大到3万亩。1990年栽植6.5万亩。
二、烟叶经营
1.技术管理
本县烤烟在形成规模种植之后,注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烟草公司1名农艺师、7名技术员负责全县技术培训,根据生产的各个环节,采取“用什么,传授什么”的办法,培训乡村烤烟技术员。乡(镇)技术小组不仅负责村级技术人员的培训,而且负责落实产、供、销合同,完成本乡物资供应和收购工作。村级农民技术员负责全村烤烟面积的落实、技术指导和规范化生产。烟草管理工作以抓重点带动全村,抓技术提高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70年代中期,各乡村烤烟育苗主要采取传统作务方法。1984年后,实行规范化生产,不断改进作务技术,1985年改开春整理苗床为冬前整理苗床。1986年提出三寸见方育苗,并改大田浅打顶、少抹杈为深打顶、勤抹杈,提高了上部烟叶质量。1988年,推行纸钵育苗。1990年,实现纸钵育苗达95%以上,烤烟烘烤房随着生产责任制的实行,推广九九、八八、七七见方等小烤房,取代了生产队时期的12尺、16尺规格的大烤房。
2.烤烟收购
在搞好技术培训的同时,建立培养了一支检验技术队伍,在每年的收购工作中,按照“国标”验级收购。1986年以前实行两级收购。1986年以后,由县烟草公司收购,分设排厦乡榆林子村、丈八寺、郑家、原底乡庄里、张洪镇上皇楼、太村镇东河、湫坡头乡甘家店、职田镇照庄、底庙乡西牛村等9个收购点。1988年增设湫坡头乡北崖头、底庙郭村、土桥北沟村等收购点。
3.经济效益
在经济作物中,烤烟商品率很高。据统计1980年烤烟亩产值为小麦的3.5倍、玉米的4.4倍、甜菜的3.7倍。烟草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1986年烤烟提供税金188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25%以上。1987年上缴税金327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47%,1990年上缴税金1122万元。1977~1990年10余年时间共为地方财政收入提供3530多万元。
旬邑县1977~1990年烤烟产品税完成情况表
表11—9
单位:担、万元
┏━━━━━┳━━━━━┳━━━━━┳━━━━━┳━━━━━━┳━━━━━┓ ┃ ┃ ┃ 烤烟 ┃项目时间 ┃ 收购量 ┃ 烤烟 ┃ ┃项目时间 ┃ 收购量 ┃ ┃ ┃ ┃ ┃ ┃ ┃ ┃ 产品税 ┃ ┃ ┃ 产品税 ┃ ┣━━━━━╋━━━━━╋━━━━━╋━━━━━╋━━━━━━╋━━━━━┫ ┃ 1977 ┃ ┃ 10 ┃ 1985 ┃ 38194 ┃ 138 ┃ ┣━━━━━╋━━━━━╋━━━━━╋━━━━━╋━━━━━━╋━━━━━┫ ┃ 1978 ┃ ┃ 14.9 ┃ 1986 ┃ 54900 ┃ 188 ┃ ┣━━━━━╋━━━━━╋━━━━━╋━━━━━╋━━━━━━╋━━━━━┫ ┃ 1980 ┃ 293 ┃ 11 ┃ 1987 ┃ 62000 ┃ 327 ┃ ┣━━━━━╋━━━━━╋━━━━━╋━━━━━╋━━━━━━╋━━━━━┫ ┃ 1981 ┃ 5780 ┃ 13.7 ┃ 1988 ┃ 128400 ┃ 806 ┃ ┣━━━━━╋━━━━━╋━━━━━╋━━━━━╋━━━━━━╋━━━━━┫ ┃ 1982 ┃ 12948 ┃ 38.7 ┃ 1989 ┃ 141200 ┃ 798.5 ┃ ┣━━━━━╋━━━━━╋━━━━━╋━━━━━╋━━━━━━╋━━━━━┫ ┃ 1984 ┃ 21068 ┃ 62.7 ┃ 1990 ┃ 196400 ┃ 1122 ┃ ┗━━━━━┻━━━━━┻━━━━━┻━━━━━┻━━━━━━┻━━━━━┛
最后编辑:旬邑县地方志 更新时间:2023-12-25 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