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马志超起义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纠集重兵包围陕甘宁边区,企图攻占延安。中共中央为粉碎蒋介石的阴谋,在安排陕北一系列作战部署的同时,于1947年5月初,调第一野战军四纵队南下关中作战,诱敌分散兵力,以减轻陕北压力。为此,指示栒邑地下共产党员马志超(时任县自卫大队长)准备举行起义。
栒邑地处边区前沿要塞,国民党各政治派系均派有特务深入,国民党栒邑县党部书记长卜涛和县长边翼藩,明争暗斗,相互掣肘,马志超则利用卜边两人矛盾,创造有利条件,巧妙安排,部署力量。
1947年5月中旬,中共人员黄爱民(黄系马志超地下联络人)奉组织之命,由延安来栒与马志超联系,鉴于县城情况复杂,马志超和警卫员蒲兆连密偕黄爱民去张洪镇(第四中队驻地)谈话。黄爱民向马志超传达了中共组织关于在栒邑举行起义的有关事宜。时过5天,马志超写信派蒲兆连送往土桥方向的中共主力部队请示,次日黎明,蒲兆连带回张德生亲笔复信:“决定立即起义……具体安排你和高锦纯(警一旅旅长)联系。”马志超接信后,向高锦纯提出行动计划:决定将自己所统兵力集中到县城西堡子,让四纵主力部队先进县城,然后解放西堡子。高锦纯批示同意。
此前,县长边翼藩曾三次派警卫员催马志超去县府相商要事,边见到马后,面露恐慌状,言及中共部队已到崔家河,县城危急,问马志超作何打算;马说,形势既如此,惊慌也无用,可把部队集中在西堡子,万一不行,可向彬县撤退。边翼藩表示同意,并声称自己白天不能出城,恐中共部队未到,日后不好向其上司交待,故天黑后上西堡子(实际上,马离开县府后,边遂带领同伙逃往太堡村城)。马志超离开县府后,遂即派人分头把驻土桥和县城周围碉堡上的3个中队兵力集中调回西堡子(安排驻张洪的第四中队就地起义),又将国民党第七分校派来的几个中队隔离看管,并抽调力量加强巡逻,严肃纪律。然后招集各分队长第五德才、崔万全、赵广林、王天喜、朱占海、赵雄等人,宣布起义,各分队长均表示愿同。又当众写好起义准备情况汇报信函,派专人送交吕剑人,吕剑人复信:同意马志超安排意见,为避免伤害群众,天明前指定一个射击目标,以利部队佯攻。马志超即派人在碉堡上挂上白布作为佯攻记号,然后命各队长打开西堡子大门,准备举行起义。
此时,保警队长彭志超带30余人从西堡子后门上来,马志超对彭严正说明起义事项,彭等人见大势已去,未敢发作,表示愿同,彭属下的枪遂之被缴,人员临时分编各中队等候起义时刻。
5月22日黎明,进入县城的主力部队,向西堡子指定的目标佯攻一阵,拂晓,派人到西堡子接马志超进入县城,尔后,张德生、王世泰、刘懋功(原警一旅参谋长)等在盐店巷申金章家接见了马志超,决定以马志超的名义起义,并对随从的新华社记者说:“现在正式宣布起义。”同时宣布组织决定:任命马志超为栒邑县政务委员会主任、彬栒工委书记兼关纵游击队第一支队长。
当日下午,全体起义人员随同主力部队撤往阳坡头,次日在阳坡头召开了欢迎大会,并设宴招待起义部队,随后将起义人员编成3个连,主力部队补充两个连,合编成关纵游击支队,马志超任支队长。
约4日后,关纵游击支队返回县城。次日中午,张德生找马志超说:“县长边翼藩带残部逃往太堡村,你可和骑六师一起去把边翼藩争取过来。”马志超随即带部队和骑六师先到太峪镇,第二天半夜出发,黎明包围了太堡村,由马志超给边翼藩写了劝降信,信经杨拯民(骑六师副师长)看后,派蒲兆连送到太堡村城下。边翼藩见信后怕其中有诈,把保警分队长耿志德从城上用绳子吊下来和马志超见了面。见面后马志超对耿志德晓以大义,耿志德回去向边说明情况以后,边翼藩立即打开城门,率队弃暗投明。下午,部队转移到土桥附近的后庄村,张德生指示马志超说:“边翼藩带来的党政人员,你熟悉由你去处理,按照目前的政策,愿留下的留下,不愿留的放其回家。”当时边翼藩表示愿意留下,警察局金局长要求回家,其它人员除镇长文德玉外,都发给了路费,打发回家。
此次起义,不但解放了旬邑大片土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力量,而且打击和瓦解了国民党军队,从而减轻了对陕北的压力。
最后编辑:旬邑县地方志 更新时间:2024-01-02 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