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运输
解放战争时期,各区乡都组织有长期、短期担架队、运输队。区设大队,乡为中队,村为小队。各队设队长,召之即到。仅阳坡头区编长期担架30副,队员150人,短期担架16副,队员36人,运输队骡马70头。清塬区1946~1948年,先后随军担架450副,驮畜400多头,随部队运输。1947年后季,部队解放耀县,清塬区民兵营长带领担架200副,随军行动,受到部队表扬。
1948年4月,西北野战军出击西府攻县城时,清塬区出动担架200副。攻打邠县时,全县出担架250副,队员1250人。此外,还组织长期担架80副,驮畜60头,运输员49人,随大军到宝鸡,转战陇东,历时半年,完成任务后返回。同年9月,又组织500人的担架队随野战军转战陕甘两省,历时一年两个月。
1949年9月,全县组织513人的担架队,224头驮畜,随十八兵团进军西南,解放四川。跟着尖兵团,沿川陕公路,爬山涉水,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出色地完成了抢救伤员和输送弹药的任务,贺龙代表十八兵团指挥部授予“支前模范”奖旗。
1947年5月,县城第四次解放,清塬区动员驮畜100多头,将仓库1万多公斤小麦转运到甘草坪。1948年4月,县城第五次解放,清塬、城关两区动员群众将9万公斤小麦,不分昼夜从县城运往清塬。解放邠县后,张洪区、魏洛区动员群众,将12万公斤小麦由邠县仓库转运回本县储存。
作者:旬邑县地方志 创建时间:2024-01-02 13:53
最后编辑:旬邑县地方志 更新时间:2024-01-02 13:53
最后编辑:旬邑县地方志 更新时间:2024-01-02 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