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旬邑县委员会成立以来,认真组织委员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学男新时期统战理论,不断提高参政议政能力,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职能。

    一、协商监督的主要内容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政协协商监督的领域和内容越来越广泛。主要内容是:本县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改进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执行;群众生产、生活及所关注的热点问题;重要人事任免;“一府两院”(县人民政府、县法院、县检察院)的工作等。通过协商为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提出合理的积极的意见和建议,使县委和政府的工作真正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二、协商监督的主要形式

    一是通过各种会议协商。1984~1990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旬邑县委员会共召开7次全体委员会议,均列席县人民代表会议;讨论“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群众关心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召开专题会议,邀请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参加,就全县一个时期的整体工作或者一些重大问题进行通报,并协商座谈、听取委员意见和建议。

    二是通过委员的社会视察和调查研究,以专题报告形式提出意见和建议。较大规模的视察活动有:

    1984年10月,部分政协委员以6天时间视察太村等5个乡镇15所小学的教学工作,从普及和提高教育“四率”人手,察看师资、教学质量、办学条件、学校管理等方面的现状问题,向县委县政府提出振兴旬邑教育的4点建议,受到重视和采纳,逐步实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987年2月,围绕两个文明建设,县政协组织委员视察湫坡头乡看花宫村改变婚丧事大操大办之风、成立农村“红白喜事理事会”的情况,深入了解和及时总结其经验,向县委提出推广建议,并向全县发出倡议,推动了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

    1988年3月,结合县委、县政府抓经济作物生产的中心工作,组织市政协委员到后掌、清塬、职田3个甜菜生产基地乡(镇)的15个村,实地视察甜菜种植情况,在分析甜菜生产形势的基础上,就甜菜生产中存在的资金、面积等问题向县委县政府专题报告,为县政府制订提高甜菜收购价格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提供可行依据,促成全县3.5万亩甜菜面积以及籽种、资金的落实,使当年糖业产值达到560万元,比上年增长3.3倍。

    1989年,结合《土地管理法》的宣传实施,县政协组织委员对太村镇文家村和后掌乡阳坡头村的旧庄基恢复利用情况进行重点视察,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专题报告县委、县政府,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把占地和造地结合起来,克服光占不造、浪费土地的现象。仅1989年和1990年两年,全县改造和平整老庄基腾出耕地1000余亩。

    与此同时,县政协组织委员和机关工作人员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1984~1990年,分别就本县工农业生产、牛体育黄的开发、烤烟生产、扶贫帮困、科技下乡、市场物价、化肥专营、党风党纪等重点项目开展调查30多次,形成《从发展生产力看农村政协委员的作用》、《接待台胞工作的情况和问题》、《立足岗位、在职承包是科技下乡的一种有效形式》等40多份专题调查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100多条,大多被县委县政府给予肯定和采纳。其中《开发牛体育黄的论证和建议》得到县政府极大重视,立即讨论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并积极组织实施,到1990年底,全县牛体育黄达3125头,列全省第一。

    三是通过委员提案进行协商监督。1984~1990年,共收到委员提案376件,经过审查立案362件,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统战和社会生活诸多方面。其中有关农林水牧、乡镇企业、工交财贸等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以及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提案151件,占提案总数的40.2%;有关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140件,占37.2%,有关组织、劳动人事、政法、统战、政协自身建设等方面63件,占16.8%;有关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方面8件,占2.1%。这些提案中的大多数意见和建议被采纳实施,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是走访委员征求意见。县政协组织力量,深入委员工作单位和家庭,走访慰问,了解情况,调动委员和各界人士为振兴旬邑经济献计出力的积极性。至1990年共征得意见和建议140多条,采取《送阅件》形式及时反映到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偏差和失误。

作者:旬邑县地方志  创建时间:2024-01-03 09:52
最后编辑:旬邑县地方志  更新时间:2024-01-03 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