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旬邑县苹果产业发展纪实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6-24 16:06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 】 【打印


旬邑地处渭北黄土高原。这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层深厚、士壤富含微量元素,无工业污染,是国内外公认的优质苹果最佳适生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旬邑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将苹果产业作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大力支持和持续推进发展苹果产业,经过4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格局,成为旬邑县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旬邑苹果先后140多次荣获国家省级以上大奖,先后被评为“中国苹果之乡”“中国优质苹果重点县”“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果品)生产示范基地”“全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示范县”“全国草果标准化示范县”“中国苹果20强县”“陕西省果业生产先进县”等称号。纵观旬邑苹果产业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一、区划示范及基地初始发展阶段1978年—1985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农村改革全面推进。1981年,旬邑全面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开始调动起来,种植业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集体果园大部分被群众承包经营,苹果作为高产出、高效益作物的特色逐步呈现。

1981年12月,陕西省农业局和省园艺学会召开全省果树区划会议,会议对《全省果树区划》进行了修订,旬邑被列入渭北高原苹果基地区。随着政策进一步放开,县上开始组织有关人员完成了对全县果树资源的调查和区别,并于1984年通过了省级验收,为苹果产业发展提供了依据。

1981年,旬邑在原底乡下赵家、赤道乡魏洛村建起了1000多亩高标准的示范园,专业技术员长期深入实地指导施肥、病虫防治、整形修剪,加之果农的精耕细作,典型户苹果树第三年挂果,第四年亩产达1355.6公斤,第五年达3963.8公斤,平均每亩年收入709.53元,达到了早果、优质、丰产的目标,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为以后苹果产业的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断完善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县政府针对果园承包责任制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提出实行折价转让办家庭果园的解决途径,在全县范围内推行家庭果园模式。并安排技术人员对部分老果园、低产园进行了改造,使苹果栽植面积明显增加,年产量由1979年的375吨上升到1985年的930吨。同时,“苹果旱作密植技术”的研究、试验、示范和初步推广红富士、秦冠、津轻、王林、千秋等新品种的引种扩繁及试栽,为以后基地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品种保障

1985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将旬邑正式列入经中央批准的“渭北百万亩优质苹果商品基地县”,正式拉开了旬邑县苹果基地建设的序幕。

二、基地建设和效益凸显阶段(1986—1997年)

这一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水果产品需求增长较快,县委、县政府抓住这一契机,在苹果建设起步迟的情况下,实现了起点高、发展快的目的。

1986年,旬邑县政府提出在 “七五”期间建设苹果、烤烟、甜菜等六个商品基地,建设苹果商品基地具体目标是:在“七五”期间新建成3万亩苹果园,积极兴办贮藏加工、运销等配套设施,使果品生产逐步形成农、工、商综合发展,产、供、销紧密衔接的完整体系,力争在1990年苹果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年总产量达到3720万斤

然而在这一阶段初期,仍然存在很多不利因素和困难,虽然农村多种经营商品基地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放开搞活”和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存在很大差距。一是部分干部在改革的新形势下思想上还没有树立商品经济的观念,对发展建立商品基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部分干部思想上依然保守守旧,创新意识不足,优化产业结构执行力不足;三是一些群众对农村政策变化存在疑虑,生产积极性还不高。

为了调动全县干部群众发展苹果基地的积极性,确保“七五”规划目标顺利完成,县委、县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成立了“苹果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和“苹果基地建设指挥部”,副县长王致文任总指挥,农委、农牧局、林业、水保、财政、农行、税收、交通、广播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和技术服务工作队,具体负责基地建设的组织、实施和综合协调二是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大班子所有领导,组织带领各方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级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到礼泉、淳化参观学习,不断解放干部思想,使全县各级干部高度重视苹果基地建设。三是召开村干部参加的千人电话会和栽植现场会,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各乡镇也普遍召开干部会、群众会,级级宣传、层层动员,使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认识到苹果产业潜在的经济效益,在全县掀起了广栽苹果树的热潮。四是为了切实做到规范栽植,科学管理,县园艺站结合旬邑实际编制了《旬邑县苹果密植栽培技术规范》,印发1.2万份,全县栽植户均一份,并实行技术干部包乡镇指导群众选择园址,开沟回填,放线栽植,埋土防寒。五是为打消群众对农村政策变化的疑虑,调动群众生产的积极性,明确规定了具体的优惠政策,即:对果树暂缓征特产税;县财政要集中财力扶持苹果基地;调整地块,集中连片栽植;规定谁栽树谁受益、35年不变,子女有继承权,允许转让。

在苹果栽植进入秋季关键期时,县级四大班子成员实行包乡镇、乡镇领导分片包村、县(乡)两级500多名脱产干部包组包园,深入基地建设第一线,领导督查落实基地建设工作,统一组织调苗、整地、挖栽植沟、埋土防寒。据统计:1986年高标准完成16165.7亩的乔化密植苹果园栽植任务,超额咸阳市政府下达的6000亩任务269.4%,被咸阳市评为基地建设第一名。截止1988年秋季,经过三年的努力,新发展密植苹果园40475亩,提前两年超额完成3万亩苹果基地建设任务。

1989年后,县上根据省、市部署,将基地建设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加强管理,完善服务,提高效益”上来。1990年,县委、县政府向省农办、技监局报送了《关于旬邑县优质苹果基地达标验收的申请报告》。8月份,省苹果基地验收领导小组来旬,对基地进行了全面检查验收,1990年10月下旬通过了验收,成为全省首家基地达标县。

1990年底,全县果园实现了由坡咀、台硷地向塬面转移,苹果面积由1985年的5312亩、总产量的930吨增加到1990年底的4.0614万亩、总产量2719吨,年产值608. 328万元。此时,旬邑苹果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给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许多群众靠苹果实现了脱贫致富,典型带动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发展苹果的热情。

1992年,县委、县政府作出建设“百亩百村果园”和“百里万亩苹果带”的决定,在两年内建成“十万亩优质苹果基地”。为了让干部为群众带个好头,从任务、技术等方面搞好示范,做出表率,对机关干部实行“三三分流制”,对县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以及机关干部自办果园的问题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苹果栽植不再受计划限制、不受塬坡限制、不受个体或集体限制。建园用地由塬面向管理较近、交通方便的公路两旁和村庄附近扩展,从而使苹果生产趋于集中化、普及化、专业化。

1995年,旬邑苹果生产转到以“狠抓管理、主攻质量,提高整体生产水平”上来。旬邑苹果产业发展开始注重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果农的质量意识增强,作务水平明显提高,使得果品质量一年上一个台阶。1996年,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果业生产营销工作的决定》,要求“继续大力发展生产,赶本世纪末把旬邑建成苹果大县,全县苹果面积达到30万亩”,提出把苹果发展和“四荒”地“拍卖”治理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继续鼓励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办果园,提倡干部职工个人建园。此后,苹果面积迅速扩大。

这一时期,苹果生产实现“三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 ”的跨越,出现了一个“方园百里胭脂霞,村村户户飘果香”的喜人景象。

一是新品种不断引进推广。坚持品种“引进批、试验一批、繁育一批、推广一批”的标准。先后引入、扩繁、推广了长富1、长富2、长富6、岩富10等富士系品种和新红星、首红等元帅系品种及乔纳金王林、津轻等40多个品种,并通过苗木调配、高接换种,使全县果园良种率高达90%以上,早、中、晚熟比例达到了4: 15:76的合理结构。

二是苹果质量和宣传效果有效提升。1986年至1997年全省举办的六届水果评优会上,旬邑苹果先后有13个品种37次获“陕西省优质水果产品”称号,位居全市前列。1995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上,旬邑选送的7个苹果样品荣获6金1银,跻身全国苹果质量三强县,1997年2个品种获“优质农产品”称号。随着产量,销售范围的扩大和各种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广大客户对旬邑苹果“个匀形正、色艳、肉细、甜香、耐贮、无污染”的品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成为全国果品市场上的抢手货,远销到21个省、市,并转口销售到越南、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

三是经济效益有效提升。1997年底,全县苹果面积、年产量、亩产分别达到21.69万亩、6.8万吨、1.236吨,分别比1990年提高了5.3、25、3.8倍,全县苹果栽种面积占到全县总耕地的41.7%,年产值达115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9%。为地方财政提供农特税840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33.2%。此外,苹果生产的大发展带来了百业的大兴旺。交通运输业、加工包装业和饮食服务业随之蓬勃发展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三、规模效益提升阶段(1998年—2008年)

这一时期,旬邑苹果产业历经起伏发展,最终在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下,县委、县政府通过扩大苹果种植面积、提高苹果商品率、推广果树大改型新技术、实施旬邑苹果品牌战略、加大苹果营销力度等措施,使苹果产业逐步成为旬邑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

1997年以后,由于连年自然灾害的影响,苹果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及农业特产税的连年增加,群众收益变小,发展苹果的积极性降低。到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暴发使市场销售形势更加严峻,县上动员全县各级党政事业单位职工参与推销苹果,部分果农因农特税高、苹果售价低、效益下滑而出现毁园现象,到2000年,三年时间面积降到了151140亩。

就在全县上下徘徊、彷徨之际,迎来了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期,2000年,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苹果产业化发展步伐的决定》,提出要继续扩大苹果生产规模,把苹果生产与实施山川秀美工程结合起来。全县苹果产业再次发展了起来。

2001年,旬邑开展以“大改型、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为内容的“四项关键技术”,旬邑苹果开始了一场全面的“园艺革命”。 通过建设密度适中,园子透光,树枝舒展的示范园,引导苹果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

2003年,随着“解放思想先导工程”的实施,县委、县政府发展苹果的思路更加明晰,确定了“做大做强做优苹果产业,建设苹果专业县”的战略抉择。县果业服务中心根据要求制定了《旬邑县做大做强做优苹果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到2007年全县苹果面积累计发展到25万亩”,实现旬邑果业的第二次腾飞。县政府在春秋两季分别两次下达苹果栽植任务。当年新栽5万亩,苹果栽植规模恢复到21.3万亩。

2004年,随着农特税的取消和苹果市场形势的好转,群众栽植苹果的积极性又被调动起来,县委、县政府下发《关于2004年果业工作的安排意见》,提出当年新栽苹果10万亩的要求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响应,当年实际栽植96057亩,使总面积跃升为30.9万亩。2005年,县委、县政府下发《关于加强农业农村工作的意见》和2006年制定的《旬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都要求要切实抓好苹果新栽工作,增加面积、扩大规模、提升总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这十年间,旬邑果业按照“发展集约化、品种优良化、载植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果品优质化、营销市场化”的思路,以提高果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出口创汇、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不断优化品种结构,扩大基地规模,全面推行统防统治,大力推广 “四项”关键技术,实施标准化管理,全县苹果规模、产量、质量、效益连年递升,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提升。

一是生产规模和效益不断扩大。为了尽快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45万亩的目标任务,县财政对新栽果园苗木实行半价补贴,当年新栽10万多亩,使总面积达到50.29万亩,完成苹果基地数量的扩张,实现总产量34.6万吨,产值6.9亿元,农民人均苹果收入达到2800元以上。2005至2007年,通过对49户果农调查显示,3年平均总收入78. 08万元,户均收入1.59万元,人均苹果收入3281元。这充分证明苹果产业在鼓起农民钱袋子方面起着举足重要的作用,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据了可替代的地位。

二是生产水平、品质不断提升。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新品种、新技术”的指导思想,一手抓规模发展,一手抓优良品种载培,栽植的品种主要有红富士、乔纳金、秦冠、嘎拉、美国8号等,其中,红富士占到基地总面积的70%左右。推广“四项”关健技术和苹果套袋技术,苹果套袋率达到95%以上,建成各级高标准优质苹果示范园102个,面积1.86万亩,其中省级示范园18个,4440亩,市级示范园11个,3713亩。推广优质绿色、有机苹果生产技术,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建立“果、高、沼、窖、草”五配套的生态果园,建成苹果生态示范村5个,示范乡镇1个,使果园整体管理水平实现了新的突破。全县所有乡镇获得陕西苹果“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建成绿色苹果基地25万亩,欧盟有机苹果认证3200亩,EUREP- GAP认证3000亩。“旬宝”牌苹果先后130多次获国家、省部级以上大奖,果品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市场,并出口到加拿大、英国、俄罗斯、泰国、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

三是果品宣传和营销水平不断提升。结合套袋技术,大力推广生产贴字艺术苹果,每年贴字3亿多只,把各种吉祥祝福语、十二生肖图案、北京福娃晒于果面,使苹果成为文化载体,把果品变为一种艺术品,深受消费者欢迎。2007年,举办了“中国苹果年会旬邑苹果展销会”,中央电视台、《陕西日报》等新闻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宣传推介了旬邑苹果,提高了知名度和市场占有额。

四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围绕苹果生产、加工、包装、贮藏等领域,兴办贮藏加工包装企业,延长了产业链条,加快了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也带动了运输、劳务、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全县建成冷藏库23个,贮藏量12.8万吨,纸箱厂2个,发泡网厂5个,套袋厂8个,果品经销企业24家,农民经纪人达到2540人。

四、转型升级和现代产业发展阶段(2009年—2018年 )                                              

这一时期,旬邑果业发展按照全县“十二五”“十三五”发展思路,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固树立现代、绿色、有机、生态理念,紧跟市场需求,推动产业换代升级,使苹果产业发展走上了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一)瞄准市场需求,推动苹果换代升级。一是依托海升集团、川兴果业、第一季农业等龙头企业,积极推广高标准示范园、矮化苹果示范园,加快老果园更新改造步伐,建设“马栏红”万亩苹果基地,推动苹果产业二次升级。二是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落实苹果政策性保险、推行“群众购苗、政府验收、财政直补”的苹果苗木全价补贴惠农政策,激发广大果农发展苹果种植的积极性,鼓励群众集中建设咸旬高速、211国道、342国道、306省道等多个绿色苹果长廊。三是以创建国家级苹果试验站为目标,组建旬邑苹果智囊团,邀请国内外专家指导,研究推广适生品种和先进栽培技术,提升果农作务水平。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提升果品质量。四是加强果业信息服务,建立果业微信群,即时发布最新政策、价格动态和防雹预警信息,为广大果农提供第一手资讯,全力打造智慧果业。五是开展优质苹果示范园增施农家肥补贴工作,促进了果畜产业深度融合,按照“三头猪一亩果”的标准,引导群众增施农家肥,提高苹果有机质,促进果畜产业循环发展。

(二)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提升旬邑苹果知名度。一是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严格生产管理,打造“古豳马栏红”、“圣地马栏红”、“旬邑马栏红”苹果商标, 2016年,旬邑苹果地理标志通过国家鉴定,马栏红苹果荣膺央视“2015魅力农产品”,并被省农业厅评为全省十大优秀区域公用品牌。二是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衔接,编制好《马栏红苹果生产技术标准》,规范作务技术和包装,制定“马栏红”苹果质量标准,统一标识,规范包装,分级销售,进军超市,主攻高端,占领市场;在大中城市设立“马栏红”苹果专卖店、直销店,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实现苹果由“论斤卖”到“论个卖”。三是坚持内引外联,政策扶持,发展果箱生产、包装印刷、果品深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提升综合收益。采取网络营销、超市专卖、展销推介等方式,提高“马栏红”、“旬宝”苹果品牌知名度,开拓国外市场,实现出口创汇新突破。

(三)抢抓时代机遇,突出果品营销。一是在机场高速公路、西宝高速公路、咸旬高速公路、咸阳市城区制作广告宣传版面,宣传旬色苹果;二是2014年开始,每年国庆节举办金秋“赏红叶摘苹果观高桥访马栏”旅游节活动;三是组团参加了陕西洛川苹果国际博览会、杨凌农高会、西安跨采会、广西东盟博览会、昆明农产品博览会、浙江农博会,大力宣传展示推介旬邑苹果,在浙江农博会期间,成功举办了“萍水两相逢果味传浙江”·革命老区旬邑马栏红苹果走进浙江的活动;四是在央视一套、三套、七套及陕西电视台、咸阳电视台等电视栏目播放旬邑“马栏红”苹果宣传广告,在央视《叮咯咙咚呛》第二季宣传展示了旬邑“马栏红”苹果;五是鼓励支持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与国内外市场对接,挖掘市场潜力,拓展营销空间,并先后在杭州、南宁、深圳、西安等全国重点城市建设旬邑苹果品牌形象店、直销窗口,进一步增强了品牌影响力,增加了苹果市场份额

这十年间,全县抢抓咸阳市主打“马栏红”品牌机遇,每年新栽、更新旧园3万余亩,苹果总面积稳定在50万亩,其中通过认证的绿色果园面积35万亩,无公害苹果基地10万亩,有机果园1.7万亩,出口注册果园3.5万亩,到2016年100亩以上大方5块,共1880亩。同时,果业配套产业蓬勃发展,截止2015年底全县累计建成贮藏冷库38座,贮藏能力达到17万吨,建成现代化果品生产线三条,果品深加工企业3户,果实套袋、发泡网、包装材料等相关产业产业化在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果品附加值进一步提升。旬邑果业发展向“社会化、商品化、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的目标迈进。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旬邑县苹果产业发展历程,经历了零星栽植到规模扩张、产量增加到质量提升、效益提高到产业化发展过程,苹果产业促进了旬邑农村经济的繁荣,增加了农民收入,是旬邑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摇钱树”,统筹城乡发展的“绿色银行”。旬邑苹果产业取得的辉煌成绩,是历届县委县政府接力推进果业发展的结果,更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智慧结晶。旬邑县是典型的农业县,苹果产业是全县农业产业的主导产业,因此在果业产业发展上,一是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树立品牌意识,以市场化思维,工业化模式经营苹果产业,苹果产业规模才会做大,品质才能更优,链条才能更长。二是在苹果生产中,树立“绿色”理念,要严格实施技术规程,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努力在“绿色”二字上实施品牌战略,提高苹果产业综合产出效益,才能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三是政府要在苹果产业发展上发挥牵头作用,立足长远,搞好规划,做好产前产后各项工作,拉长苹果产业链条,把果业建成县域经济最具优势和特色的农业产业。

(执笔: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 秦玉龙   李小涛

上一篇: 旬邑辉煌四十年——改革开放以来旬邑历程、主要任务和做法、取得的成就和基本经验
下一篇:改革开放以来旬邑县烤烟产业的发展
主办单位: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
联系电话、传真:029-34420812 地址:旬邑县中山街 邮编:711300
版权所有: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  陕ICP备2022009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