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县1975年全面整顿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1-19 21:01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 】 【打印


持续了8年的“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给社会经济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毛泽东希望国家恢复正常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1974年下半年指示全党全国人民“还是安定团结好”,并号召“把经济搞上去”,1975年与周总理支持邓小平复出抓生产领导全面整顿拨乱反正使形势明显好转。

邓小平直接领导的全国层面的1975年全面整顿,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以党组织整顿为核心,以各级领导班子整顿为重点,在党的组织、军队、农业、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全面展开,使全国多数地区社会秩序趋于稳定,国民经济由滞降转向回升,工农业产量、产值大幅增长,使1975年成为“文革”以来国民经济发展较好的一年。

旬邑县1975年全面整顿,于全国全面整顿大背景下展开,3月开始,11月结束,历时9个月,整顿涉及领导班子、工交、农业、文教、人口计生等各方面,有效扭转了文革造成的县域混乱局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贯彻中发(1975)4号、5号文件,统一干群思想,把工作重心转向发展国民经济。

   中共中央1975年2月10日发出中发(1975)4号《中共中央批转1975年国民经济计划的通知》,要求全党“坚持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方针,把国民经济搞上去”;2月18日发出中发(1975)5号《中共中央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传达毛泽东“还是安定团结好”和“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批示及其精神。这两个文件,要求发至全国各基层党支部并传达到群众。

中发(1975)4号、5号文件发至旬邑后,县委常委会集中时间办了3次学习班,专题学习马克思列宁关于改造小生产的论述、研究分析小生产思想对领导班子的影响。县委9名常委都结合分管工作,深入自己蹲点大队和包片公社,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撰写了调研报告。为认真落实毛泽东“要使全国知道”的指示,17个公社办起党校或夜校轮训基层理论干部,理论骨干利用政治夜校阵地,采取既集中,又分散的办法,深入家庭院落、田间地头,组织社员群众学习实现了中发(1975)4号、5号文件家喻户晓。4月初,县上召开宣传工作会,总结交流经验,分析检查问题,后在郑家公社(今郑家镇)召开理论现场会把学习推向高潮。经此,旬邑党员领导干部群众统一了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思想和行动方向[1]

二、深入贯彻中发(1975)9号、13号文件,整顿各级领导班子。

中共中央1975年3月初下发中发(1975)9号《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铁路工作的决定》,明确铁路整顿方针政策,强调“对少数资产阶级派性严重、经批判教育仍不改正的领导干部和头头,应及时调离,不宜拖延不决妨害大局”;6月4日下发中发(1975)13号《中共中央关于努力完成今年钢铁生产计划的批示》,强调“各行各业各地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是不是建立起来了,资产阶级派性是不是克服了”。

中发(1975)9号决定发至旬邑后,全县各级组织迅速召开党员干部职工大会原文传达,县委常委分片召开多种会议并通过办学习班等形式在下级党员干部群众完成了层层传达和宣传,组织部和机关党委组织人员深入各单位重点调查了领导班子和纪律执行情况并对个别严重违法乱纪、不遵守纪律同志通过召开会议进行了批评教育。学习贯彻中,县委、县革委会机关,坚持半天工作、半天劳动制度,机关作风大有转变、纪律执行大为增强。

中发(1975)13号批示发至陕西后,省委6月21日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会上省委第一书记李瑞山做出部署安排,要求全省上下将中发(1975)9号、13号文件做重要内容来抓,层层传达、反复学习。

县委6月23日召开学理论现场会,研究讨论深入学习贯彻的措施。旬邑7月成立了由县委办、组织部、机关党委、民政局、计委组成的专项办公室,抽调专人加强力量,具体负责领导班子整顿工作,23日和26日先后召开了农村基层干部、县级机关干部职工动员大会。为真正解决领导班子存在问题,县委派员对全县17个公社、29个部局、49个县直事企业单位、66个系统基层单位做了认真细致的调查摸底和排序,理出好班子60个、较好班子71个、散班子10个、软班子16个、懒班子4个。在摸清底子基础上,采取县委常委带头揭短亮丑、各级班子研讨自查、干部群众帮机关及领导找问题等方式,找出领导班子中存在领导世界观改造不彻底、带头作用发挥不好、不认真学习、蹲点不坚持、重大问题解决不到位等突出问题。7月26日至9月底,旬邑对调研结论中的“软、懒、散”班子分期开展整顿。10月,旬邑辟出一月时间,采用常委包部局、部局和公社领导包单位与大队的方式,重点抓59个后进班子整顿工作,促进了县域各级领导班子作风好转。

三、贯彻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整顿农业系统。

1975年9月,全国第一次农业学大寨会议在山西省昔阳县召开。会议提出全国农业学大寨六条标准,发出“全党动员,大办农业,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的号召。

12月11-18日,旬邑县集中8天时间召开农业学大寨群英会, 18个代表团、2097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毛泽东学大寨指示和邓小平副总理、华国锋副总理关于全国农业学大寨的报告,研究部署旬邑三年建成大寨县和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规划纲要,做出了1976年前必须把职田等8个公社建成大寨社的决定。为树立典型推动工作,会上表彰了农业学大寨和其它各条战线上一批先进典型。会间组织与会代表发扬不畏酷寒精神集体前往烈士陵园在烈士墓前开“立志会”誓建大寨县、参修集体“立志田”60亩、栽“立志树”1200株。

为把三年建成大寨县目标落到实处,县委成立了建设大寨县指挥部办公室,先期在职田街、甘家店、牙里、唐家、张洪5个大队试点以点带面。全县抽调623名干部,组成农业学大寨宣传队和基本路线教育队,在县委统一领导下,依靠各公社党委和大队党支部,深入各队,大张旗鼓传达贯彻县群英会会议精神,使旬邑三年建成大寨县规划、任务和措施,实现了家喻户晓。

会后,根据全县农业学大寨“年年喊、年年交白卷、步子迈得不快,面貌没有大变”的现状和各级领导班子路线不端正、缺乏大干快上的雄心壮志,部分同志认为自然条件差、山大沟深、缺肥缺水的问题,以揭矛盾、找差距为切入点,部署开展农业生产整顿工作。县上从县社党员干部中抽部分年轻力壮且路线觉悟高的同志充实到公社党委班子和生产大队支部中,指导督促各社队生产建设;落实一组二场三队四级科研网,每个公社成立一个5人找矿小组,深入山沟找磷矿石和煤泥,大搞腐植酸生产;每个社队抽5%的劳力建立以林为主的多种经营专业队、抽10%劳力建立农田水利常年专业队、抽5%劳力建立肥料专业队[2]。在县委“大战四十天,每人完成一分田”号召中,县级53个单位采取定点包队办法到25个大队建立劳动基地,落实丰产田、种子田、试验田面积875亩,机关干部和职工大种“三田”任务。职田公社大干快上,用3年时间治理塬面,共平整深翻土地3.1万亩占耕地面积70%以上、移动土方2160万方。1975年,旬邑县累计平整土地7万亩,试验证面积达到31万亩,人均1.7亩。粮食播种面积达52.88万亩占年末耕地面积88.7%,粮食总产70590吨、亩产133.49公斤,比1970年总产41750吨、亩产66.56公斤,分别增长了69.1%和100.6%。油菜总产209万斤、亩产74斤,分别比1974年增长86%、43.5%[3]

文革时期,在旬邑农村提倡集体发展养猪,实行“队繁户养”,公社养猪场主要为大队、生产队解决良种猪源,生产队主要养好繁殖母猪和育好肥猪,社员如有母猪产仔需合理议价由队收养处理且不准黑市交易,但黑市仔猪交易仍然猖獗,导致旬邑农村仔猪产量急剧下降和猪肉供应紧张。1975年9月16日,中共中央(1975)20号《中共中央关于大力发展养猪业的通知》文件下发全国。对此旬邑县迅速通过常委扩大会、电话传达会、广播动员会、群众宣讲会等形式,宣传养猪。成立了县、社、大队三级畜牧业家禽业委员会或领导小组,每个生产队都设立了养猪队长,县养猪办公室由两人增到4人,县委则提出常委包片和领导干部、党员干部、知识青年进猪场要求,并出台了系列政策推动养猪发展。“自繁自养”政策是集体猪场以养母猪、良种猪为主,每3个经营户拥有一头集体适繁母猪并做到队繁户养。养猪奖励政策是社员每个多余仔猪按斤给与饲料奖售、产仔母猪每头奖售饲料70斤。全县9至10月两个月适繁和后备母猪从12300头增至18470头,平均每两户有一头母猪。“集体公养”政策是重点支持农业、商业、粮食系统和17个公社建各自猪场,大队猪场发展到了90个[4]。1975年末,旬邑县猪存栏达6.16万头,比1970年净增了2.6万头[5]

   四、推进“工业学大庆”,整顿工交系统。

为深入贯彻落实毛泽东“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指示精神,旬邑县委将工作重心转向工农业生产,推动“工业学大庆”运动深入发展。旬邑县工交系统干部职工把学习贯彻中发(1975)9号、13号文件作为整顿前提和基础反复学、逐段议。学习中,做到一人不漏,对因各种原因未传达到的,专门组织宣传队和补课队,送文件、送精神上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针对全县领导班子整顿中摸排出的“老大难”单位和“软、懒、散”班子,由县委常委、各部局主要负责同志按照定人、定单位、定要求、定时间,分包工交和各个系统的整顿工作,对软、懒、散班子一个一个进行解决。经过揭、查、批,对工交系统基层单位公路管理站负责人利用职权,动用单位机械为架子运木料、拉砖不付运费;砖瓦厂负责人,意志衰退、工作不负责任,并经常剥削工人。对一些干部职工队伍中存在刑事犯罪和严重违法乱纪、破坏安定团结的行为,在公安机关的有力配合下,严厉打击和依法处理了贪污盗窃、投机倒把、严重违法乱纪的共113人,促进了社会安定,教育了群众,为全面整顿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狠抓工交企业领导班子整顿建设的同时,结合学习贯彻9号、13号文件,从7月1日开始,以基层支部为单位,开展为期半个月的纪律作风整顿,严肃处理一些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存在怕苦怕累、贪图安逸、到站下车、超假旷工等问题,各单位普遍采取发动群众,讨论修订等方式,建立起严格的规章制度。整治中,共处理超假旷工42人,(含超假200天以上4人、1年以上3人)。1975年底,全县工交归口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73.1万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18.6%,较1974年增长21.5%;劳动生产率人均2285元,比1974年增长1.5%;列入计划的产品、化肥、煤炭、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机砖、日用陶瓷、食糖等都完成了计划,完成交通运输货运量1.06万吨占年度计划118%、周转量81.13万吨/公里占年度计划172.5%、建筑年度效益37.73万元、竣工面积5449平方米,完成了彬旬公路22公里黑色路面铺筑任务。工交系统大多数企业,经整顿加强了经济核算,降低了成本,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大为提高,当年工交局所属10户国营企业有6户盈余[6]

   五、调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发展政策,整顿文教系统。

“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江青等人控制下,文化领域百花凋零,一片萧条。群众以“八亿人民八个戏”来讽刺独尊“样板”、戏曲稀少的状况。1975年7月14日,毛泽东提出“党的文艺政策应该调整一下,一年、两年、三年,逐步扩大文艺节目,缺少诗歌、缺少小说、缺少散文,缺少文艺评论的局面应予以改变”,据此,邓小平重提文艺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防止僵化,不要“一花独放”,文化领域开始露出一线生机[7]

为深入贯彻文艺工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旬邑县各级党组织领导党员干部,从普及革命样板戏影片汇映[8]入手。集中时间分3个汇映区(5个农村队),放映137场次,共放映《白毛女》《海港》《沙家浜》《杜鹃山》《平原作战》等9部革命样板戏影片,观众达103800人次(1975年底全县20.11万人),在全县城镇、工矿、农村、山区到处宣扬着革命样板戏的战斗歌声,电影战线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9]。9月,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师生学习毛泽东关于自评《水浒》的系列观点,各文化单位、学校通过办学习会、座谈会、讨论会和评论文章及编写诗歌、快板与讲故事、画漫画等形式开展评论,来推动文艺革命和教育革命[10]

此时,旬邑教育战线整顿方向是要端正教育系统的思想和政治路线、办学道路方向,把教育革命转向“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争当“农业学大寨”促进派。首先结合大寨县建设任务,要求把教学同生产队合办“三田”结合起来,全县所有学校都参加农田耕种,帮助生产队把生产搞上去,所有校办工厂根据全县农业生产需要项目培训农机具修理、木工加工等技术人才。当年,从农业学大寨需要出发,中学设专业课,高中办专业班22个,协助社队办短期训练班11期,培训375人。同时,全县各类学校积极发扬“抗大”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工俭学,在“三夏”“三秋”等忙季,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组织师生参加农村收、种、农田基建、挖反坡梯田、搜积沤肥等社会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小学学生则参加捡拾庄稼等力所能及劳动,为建设大寨县增添了新生力量[11]

六、贯彻中发(1974年)32号文件精神,整顿人口与计划生育。

1974年12月,中共中央转发了上海市《关于上海开展计划生育和提倡晚婚工作的情况报告》及河北省《关于召开全省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的情况报告》,国家主席毛泽东批示“人类要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增长”并要求发动和依靠群众,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认真抓好计划生育和提倡晚婚工作。

中发(1974年)32号文件下发前,旬邑县1973—1974年连续2年人口增长率超过2%。中发(1974年)32号文件转发旬邑后,县委、县政府及时研究讨论,对照毛泽东指示,查找差距并议定了措施。为加强各级党委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指定1名县委副书记、1名革委会副主任专门分管计划生育工作。1975年春,在县委召开的四级干部“农业学大寨”会议上,专门就贯彻落实国家主席毛泽东关于“人口非控制不行”的指示做了专题发言。会后,公社、大队、生产队逐级召开专题会议议定措施,

会后,全县各级党委把计划生育工作列入了议事日程,县委领导深入社队蹲点,亲自传达中发(1974年)32号文件,宣传、检查计划生育工作。1975年3月,开展“计划生育运动月”活动,4月,召开了计划生育经验交流现场会,层层发动群众,落实生育计划,至1975年5月底,全县26232名育龄妇女中,落实计划生育措施17935名,较1974年增加了2倍,全县按“晚、稀、少”要求结婚和生育的旬邑干部群众越来越多。[12]

1975年11月,毛泽东因不能容忍邓小平系统纠正“文革”错误,发动了“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叫停了等邓小平主持的1975年的全面整顿,旬邑的全面整顿随之结束。

经过全面整顿,旬邑县社会秩序有所好转,各项工作整体步入正轨,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和群众抓经济促发展思想意识更加趋同和稳定,干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更高了,工农业发展基础更强了,经济形势明显好转,人民群众在“文革”困扰和混乱中看到了转折和希望。整顿中,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纠正了一些领导以派划线、任人唯亲、回避矛盾、软弱无能、观念淡薄、目无纪律等不良习气;清除了“文革”中混进领导层,长期制造分裂、破坏团结、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的不法分子;解决了一些领导班子“软、散、懒”和一些地方不安定不团结的问题,统一了思想,端正了路线,增强了团结,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别是通过贯彻落实中央的多个文件精神,指导思想明确,整顿重点突出,能快速的把搞政治运动的精力引导到各行各业的整顿上,促进了全县工农业生产、农田基本建设、植树造林、养猪产业的快速发展。旬邑经全面整顿,1975年底,全县国民生产总值3212万元,较1972年增长25.2%、较1966年增长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3万元较1972年增长21%、较1966年增长108%[13]



[1]参见档案局档案:旬发(1975)28号《关于贯彻毛主席四个指示的情况报告》。

[2]参见档案局档案:旬发(1975)40号,关于传达贯彻省委工作会议精神的报告。

[3]参见统计局统计年报:1949—2000年主要经济社会经济及指标一览表。

[4]参见档案局档案:旬发(1975)61号,《关于贯彻落实中央二十号文件精神的报告》。

[5]参见统计局统计年报:1949—2000年主要经济社会经济及指标一览表。

[6]参见《张勇同志在公交系统工业学大庆群英会上的工作报告》(1975.12.31)。

[7]参见《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第936页。

[8]“汇映”:若干部有某种联系的影片在同一时期、同一地区集中上映。

[9]参见档案局档案:1975年6月22日,《旬邑县革命样板戏影片汇映工作总结》。

[10]参见档案局档案:旬发(1975)30号,《关于开展对<水浒>评论的安排意见》。

[11]参见档案局档案:旬革文发(1975)39号,《旬邑县教育系统支农规划》

[12]参见档案局档案:旬发(1975)28号,《关于贯彻毛泽东四个指示的情况报告》。

[13]参见《旬邑县志》第409页。


上一篇:旬邑县农业合作化运动
下一篇:旬邑县“揭、批、查”运动及复查纠正冤假错案情况
主办单位: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
联系电话、传真:029-34420812 地址:旬邑县中山街 邮编:711300
版权所有: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  陕ICP备2022009148号-1